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邓小平为什么要“和稀泥”?其实是有大智慧的。 早在这次会议召开

有意义的石猴 2025-07-26 10:26:04

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邓小平为什么要“和稀泥”?其实是有大智慧的。 早在这次会议召开之前,邓小平专门把许世友、李德生等人叫去,跟他们谈了一次话。 谈的什么内容呢?就是关于陈锡联、纪登奎、吴德、吴忠等人,这些人在“文革”时期做过一些错事,但他们跟“四人帮”是不一样的,“四人帮”要彻底打倒,抓起来判刑,但是,陈锡联等人是在执行中央的命令,虽然做过一些错事,但没必要打倒他们。 邓小平这次找许世友等人谈话,就是提前跟他们透个口风,不要揪住这些人不放,要顾全大局,安定团结。 邓小平说:“道理在你们那里,在群众那里,因为你们说的都是对的。但是现在有个大局的问题,主要是国际的反应,外国人对其他的事没有兴趣,主要是看中国安定不安定。” 然后,邓小平又说,现在要有意识地、自觉地“和稀泥”,只有“和稀泥”,才是正确的。 那么,应该如何理解邓小平的这些话呢? 其实也很好理解,毛主席当年在遵义会议时就是这么做的。 当年的遵义会议,同样具有“拨乱反正”的历史意义,但是,这次会议只是批判了博古、李德的军事路线,却没有批判政治路线,虽然批判得不彻底,但是却体现了毛主席的大智慧。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正是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如果连政治路线一起批判,就会牵扯到很多人,打击面太大,不利于团结,这在那个危急关头是很危险的。 因此,毛主席就暂时没有批判政治路线,只批判了最急需要解决的军事路线,这才让中央红军保持了稳定,尽快走出了泥潭。 这次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一样,如果打击面太大,很容易引起动荡,对尽快恢复生产很不利,尤其是国际上,都在盯着中国会不会陷入内乱,所以,这个时候更要注意顾全大局,保持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陈锡联、纪登奎等人作了自我检讨后,中央对他们都既往不咎,继续保留各项待遇,确保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保障。 所以,“和稀泥”有时候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像邓小平这次的“和稀泥”,就是大智慧! (参考资料:《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

0 阅读:1
有意义的石猴

有意义的石猴

有意义的石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