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求饶也晚了!最新消息俄罗斯已经拿下乌克兰的红军城。这将意味着俄罗斯进入乌克兰,夺取城市控制权,乌克兰也不过是在死撑。 这个红军城位于乌克兰顿涅茨克州,原名波克罗夫斯克,是顿巴斯地区的核心城市之一。 从历史上看,这里在苏联时期就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尤其是煤炭和钢铁产业发达,是支撑苏联重工业的“发动机”之一。 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红军城成为乌军在顿巴斯地区的后勤枢纽,承担着前线70%的物资转运任务。 这里曾是乌军与顿涅茨克民间武装对峙的前沿,2014到2022年间,乌军在这里构建了庞大的防御体系和补给网络。 从地理位置上看,红军城坐落在一条关键的补给公路上,连接着E-50高速公路和三条铁路干线,是乌军向顿涅茨克市周边,多个战场输送弹药、油料和兵员的必经之路。 一旦失守,乌军在武勒达尔、康斯坦丁诺夫卡等据点的补给线将被切断,俄军可沿公路网西进威胁第聂伯罗州,或北上直取克拉马托尔斯克——乌东地区临时州政府所在地。 乌克兰媒体曾警告:“红军城失守等于整条防线崩溃”,如今似乎已经预言成真。 俄军拿下红军城后,下一步战术很可能延续“围点打援”策略,他们会以红军城为支点,继续向周边扩张,压缩乌军活动空间。 俄军可能会进攻罗丁斯克,彻底切断红军城与北部乌军的联系,形成合围。 同时俄军可能利用电子战和无人机优势,打击乌军后方补给线。 最近俄军使用的“柳叶刀”巡飞弹,配合“白芷”定位设备,精准摧毁乌军“星链”终端和雷达系统,这种战术未来可能在红军城周边大规模应用。 而且这场战役,让乌克兰受到了相当惨重的损失。 据西方媒体披露,乌军实际伤亡人数远超官方数据,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曾透露,乌军死亡超10万,美国情报评估显示死亡人数在7万至8万之间,而第三方统计项目“乌克兰伤亡名单”,截至2025年5月已确认超7万人死亡。 最近一个月,仅红军城方向,乌军兵力就较6月高峰减少40%,部分补充兵训练仅两周即被派往前线。 为了补充兵力,乌克兰不得不将征兵年龄下限,从25岁降至18岁,甚至招募警察和教师填补缺口。 政府推出2.4万美元的高额报酬,吸引年轻人入伍,但逃兵率居高不下,前线士气低落。 这种“填鸭式”征兵,导致乌军战斗力严重下降,新兵在缺乏训练的情况下被送上前线,往往成为俄军炮火的活靶子。 长期战争也对乌克兰的人口结构,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战前乌克兰人口约4300万,到2025年已锐减至3400万,超过1000万平民流离失所,其中630万人逃往国外,370万人在国内颠沛流离。 由于年轻男性大量战死或逃亡,劳动力短缺问题突出,农业和工业生产大幅萎缩。 更严重的是,出生率暴跌导致社会代际断层,未来数十年乌克兰都难以恢复人口元气。 老百姓的日子更是苦不堪言,顿巴斯地区的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基础设施损毁率超过70%,水电供应时断时续。 红军城周边2万平民被困在战火中,缺乏食物、药品和基本生活物资。 乌克兰国债从战前的227亿美元,飙升至2300亿美元,政府不得不以扎波罗热锂矿开采权,换取西方军援,国家经济濒临崩溃。 更别说北约原本答应乌克兰的援助,现在也是捉襟见肘。 虽然北约承诺提供防空系统和“爱国者”导弹,但实际交付严重滞后。 美国甚至暂停了部分“爱国者”导弹的供应,而德国“金牛座”导弹的交付量不足承诺的30%。 乌军目前的炮弹消耗量仅为俄军的六分之一,海马斯弹药见底,F-16战机,最早也要三个月后才能参战。 更要命的是,西方民众对乌援助热情降温,美国国内甚至出现“乌克兰疲劳症”,未来援助能否持续打上了问号。 再看俄罗斯这边,虽然面临西方制裁,但能源出口仍是“续命良药”。 2025年俄天然气出口量,回升至891亿立方米,尽管石油出口收入下调15%,但通过转向亚洲市场,经济仍保持基本稳定。 俄军在电子战和无人机技术上的优势明显,后勤保障也比乌军充足,前线士兵甚至能在战壕里用上空调。 不过长期战争也让俄罗斯付出巨大代价,战略轰炸机损失难以补充,经济结构单一的问题日益凸显。 如今国际上对乌克兰的结局,已经有了三种猜测,第一种是西方全力支持,乌军反攻收复失地,但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西方不愿承担与俄直接对抗的风险。 第二种是俄罗斯大获全胜,控制整个顿巴斯甚至更多领土,这种情况概率约35%。 第三种也是最可能的,是冲突长期冻结,乌克兰失去部分领土,成为美俄博弈的缓冲区,这种结局概率高达65%。 无论哪种结局,乌克兰都将付出沉重代价,国家命运已不在自己手中。 这场战争打到现在,受苦的还是老百姓,我们希望双方能尽快停火谈判,让顿巴斯的硝烟早日散去,让流离失所的人们重返家园。
泽连斯基求饶也晚了!最新消息俄罗斯已经拿下乌克兰的红军城。这将意味着俄罗斯进入乌
柳淮蕊
2025-07-26 02:18: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