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一支英国探险队在澳大利亚探险时,意外发现一种神奇的食物,斥候饱腹感很强,并且无论怎么吃都不会长胖,反而会变瘦,探险队以为发现了宝,谁料,没多久,探险队成员接连出现问题,甚至出现死亡......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世纪60年代,征服未知大陆的雄心在全球弥漫,那片被雨林覆盖的澳大利亚内陆,成了探险家们眼中的新大陆。 罗伯特·伯克,一个从爱尔兰移民而来、当过警长的老手,就在这种气氛下组建了一支19人的探险队。 在政府和富商的资助下,他们踌躇满志地出发,目标是纵穿大陆,带回第一手的地理和生物资料。 然而,这趟被寄予厚望的远征,很快就偏离了剧本,数月的艰难跋涉后,探险队的补给线被切断,食物和水迅速见底。 更糟的是,他们被一片广阔的沼泽地困住,进退两难,饥饿很快成了他们唯一的现实,为了活命,这群探险家只能硬着头皮,往更深的雨林里寻找生机。 就在他们濒临绝望时,一群当地土著人出现了,他们身着兽皮,样貌原始,却与这片雨林有一种浑然天成的默契。 面对这群狼狈的外来者,土著人没有表现出任何敌意,反而相当热情,虽然语言不通,但他们用行动展示了在这片土地上的生存之道。 他们拿出了一种叫“纳度”的食物,这东西看起来像某种植物的果实,外壳坚硬,其实是一种蕨类植物的孢子果。 土著人熟练地敲开外壳,取出里面富含淀粉的粉末,兑上泉水搅成糊状,再熬煮成一锅热汤。 队员们饿坏了,捧过汤碗一饮而尽,久违的饱腹感让他们几乎热泪盈眶,更奇特的是,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虽然天天吃纳度,体重却不增反降,这简直就是理想中的“减肥神药”,队员们一度觉得找到了宝贝。 谁知,这份来自雨林的馈赠,却是一份致命的礼物,准备返程时,一种奇怪的病症在队伍里蔓延开来。 起初是四肢无力、身体发烧,接着肌肉开始痉挛,双腿抖个不停,队员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体重持续下降,到最后,超过一半的人连路都走不了。 昔日强壮的同伴变得骨瘦如柴,营地里一片死寂,最终,这场怪病夺走了7名队员的生命。 罗伯特自己也未能幸免,他和其他幸存者拖着病体,勉强走出了那片雨林,但悲剧已经铸成。 回到文明世界后,这段离奇的经历被公之于众,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 可当时的科学水平,根本无法解释这种怪病,这个谜团,似乎就这样被历史遗忘了。 直到数年后,随着生物化学的发展,纳度的秘密才被彻底揭开,原来,纳度中含有一种特殊的酶,名字叫做,硫胺素酶。 这种东西会不遗余力地破坏人体内的维生素B1。一旦维生素B1被大量分解,人体的能量代谢系统,尤其是糖代谢,就会彻底瘫痪。 身体无法从食物中获取能量,最终会因为严重的营养不良和神经系统损伤而崩溃,探险队员们正是把“毒药”当成了“解药”,才落得如此下场。 可问题是,当地土著天天吃,怎么就没事,土著人并非不知道纳度的特性,他们早已摸索出了一套复杂的处理工序:长时间的浸泡、彻底的烘烤、细致的研磨。 每一个步骤都不是多余的,它们能最大限度地分解和去除那种有害的酶,而伯克和他的队员们,因为语言不通,也或许是出于探险家的某种傲慢,只看到了最表面的步骤,砸开后加点水煮沸。 他们抄作业都没抄全,把最关键的解毒流程给完美错过,这种粗糙的模仿,虽然保留了淀粉带来的饱腹感,却也完整保留了致命的毒性。 纳度的故事,后来成了一个经典的案例,它不再仅仅是一次探险失败的记录,更像一则关于认知与谦逊的寓言。 它冷冷地提醒着后人: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你看到的,未必就是全部的真相。
1861年,一支英国探险队在澳大利亚探险时,意外发现一种神奇的食物,斥候饱腹感很
月下影婆娑
2025-07-26 00:09:0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