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春公子
用中国的一句俗语来形容西方国家的行为,似乎最贴切不过了,那就是“换汤不换药”。表面上,它们不断高呼文明与自由的口号,但仔细分析,这种宣扬竟显得荒谬而可笑。回顾历史,这些西方国家在其崛起的过程中,暴露出的骨子里似乎就植根于海盗的基因,发展史本质上就是一部血腥的掠夺史。通过抢劫他国财富获得自己的繁荣,如今竟然变身为自认为是人类文明的灯塔,这种自我洗白的行为真是一场世纪的讽刺。
具体来看,如今这些历史遗留的强盗后代,依然高举普世价值的大旗,四处兴风作浪,煽动所谓的颜色革命。他们在利比亚并未带来民主的曙光,反而使得普通民众不得不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用黄金去换取一个简单的面包。而在乌克兰,他们所谓的自由口号却让无辜的儿童被迫在防空洞中写作业,生活在恐惧之中。
当我们审视这一切,不难发现西方国家那精巧的双重标准,实在是匪夷所思。在它们眼中,冻结俄罗斯3000亿美元的资产是对正义的维护,但与此同时,美国每年仍然以60亿美元的金额从俄罗斯进口木材和金属。这样的做法真是让人感到滑稽可笑。
在7月18日,欧盟终于完成了对俄罗斯的第18轮制裁,号称是迄今为止最严厉的举措之一,核心理念同样是两个字:锁死!从具体措施来看,俄罗斯石油的“限价”从每桶60美元狠狠削减至47.6美元,这一下子比市场价低出了15%。而且以后每半年还要根据市场行情再做调整,意图在于绝不让俄罗斯凭借售油挣得痛快的佣金。此外,欧盟还开始盯上了帮助俄罗斯偷偷运输石油的影子船队,直接将105艘油轮列入黑名单,连同之前的惩罚措施,这样一来,涉及的船只总数已经超过400艘,俄罗斯的海上石油运输通道也被彻底封锁。
美国方面同样没有甘示弱,自7月以来,不断将俄罗斯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外贸银行等大企业加入制裁名单,甚至连航天科技与人工智能设备的出口也一并禁止。白宫甚至准备新一轮的制裁计划,主要瞄准俄罗斯的银行业,试图切断其战争资金的来源,但尚未正式实施。
根据一些资料显示,截止到2025年6月18日,全球各国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措施已经累计超过三万项,具体数字高达30159项。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超过九成(92%)的制裁措施都是在2022年2月底之后新推出的。从实施这些制裁的国家来看,美国无疑是头号制裁大国,单独贡献了约7384项,占总数的24.5%;紧随其后的是加拿大,其施加的制裁项数为3956项,占13.1%;瑞士位列第三,制裁项数为3561项,占11.8%;虽然欧盟最近刚刚实行了第18轮制裁,其总数增至2906项,但占比仅为9.6%,在名单上只能排到第四位。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今年3月时曾感慨道:“我们的制裁次数,远远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加起来的总和!”这句话虽显得有些夸张,但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确实让人感受到其无奈。在2022年冲突爆发之前,全球针对俄罗斯的制裁不足4000项,如今猛增近8倍,甚至连瑞士这样历史悠久的中立国也在制裁的行列中扮演了熟练工的角色。
然而,制裁的结果对美欧自身而言,同样并不好受。这些制裁累积使得欧盟的制造业成本平均上涨了12%,而在美国,像苹果和宜家等企业在俄罗斯的利润几乎减半,有的甚至选择暂时暂停扩张。虽然在短期内俄罗斯的能源收入有所降低,但其外汇储备却从2022年的3880亿美元上升至2025年预计的6500亿美元,经济的韧性反而有所增强。尽管如此,从长远来看,俄罗斯的经济依然过于依赖能源和军工,尤其是在高端芯片和航空发动机方面,仍需依赖中国和东南亚的供应链,若这一点无法根本解决,依旧是个潜在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