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建交50周年的时候,欧盟主席和欧洲理事会主席一起来中国访问。24号那天

兰亭说事 2025-07-25 10:15:09

中欧建交 50 周年的时候,欧盟主席和欧洲理事会主席一起来中国访问。24 号那天,双方达成了这次峰会的第一个成果,就是 “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本来气氛挺和谐的,可欧盟主席冯德莱恩的发言跟之前完全不一样,就像换了个人似的。 其实访华之前,冯德莱恩身边的人就放话,说中国得在 30 天内放开稀土管制,她才会来。结果直到欧盟代表团到了,中国也没松口。这事儿说明啥呢?中国向来是来者是客,欢迎归欢迎,但要是带着条件来谈,对不起,规矩还得中国说了算。 冯德莱恩访华前拿稀土当筹码,要求中国 30 天内放开管制,不然就不来。可中国为啥没搭理她呢?因为中国对稀土的管控是有道理的。稀土中的中重稀土有军民两用属性,对这类物项实施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美国、澳大利亚这些国家也都这么干。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不是针对哪个国家,而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防扩散义务。 而且,中国还给欧洲企业开了 “快速通道”,只要符合规定,正常的民用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就拿 2025 年来说,中国已经批准了 1500 份为期六个月的稀土出口许可,驳回的只是那些不符合规定的多年期许可请求。这说明中国在稀土问题上既坚持原则,又通情达理。 反过来,欧盟对中国的依赖可不是一天两天了。2024 年中欧贸易额达到 7858 亿美元,中国连续 12 年是欧盟最大贸易伙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超过 3000 亿欧元,可服务贸易却顺差 503.58 亿美元。这么大的经济利益摆在这儿,欧盟要是真跟中国闹翻了,自己也得吃大亏。就像德国,2023 年进口的 5200 吨稀土原材料,71% 直接来自中国。要是中国一断供,德国的汽车制造业、电子产业都得停摆。 还有,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上的优势是全方位的。从开采到分离、加工,中国是全球唯一具备完整产业链的国家。就说分离提纯技术,中国能做到 99% 的纯度,其他国家根本达不到。再看专利,近 10 年中国稀土行业的专利数量超过其他国家总和,而且还在快速增长。这就好比中国已经修好了高速公路,其他国家还在走乡村小路,想短时间内追上根本不可能。欧盟就算想自己搞稀土加工,没个百亿、千亿美元的投入根本没戏,还得花上十几年时间。 冯德莱恩访华前的那些条件,说白了就是想压中国让步,可她低估了中国的决心。中国对稀土的管控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国家战略。2006 年以后,中国就开始加强稀土生产和出口管控,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环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这些年,中国在稀土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从开采到加工,再到终端应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就算欧盟联合日本、美国一起施压,中国也有底气说 “不”。 再说欧盟内部,其实也不是铁板一块。法国、德国这些国家,为了自家产业的利益,偷偷绕过欧盟委员会,直接跟中国谈稀土供应协议。这说明欧盟成员国心里都清楚,跟中国合作才是硬道理。而且,欧盟的《关键原材料法案》虽然提出要建本土供应链、回收稀土,但因为资金不足、技术缺失,进展缓慢,业界根本不买账。就像法国 2025 年才开始建欧洲首个大型稀土回收工厂,可这工厂还得拉着欧盟和日本的企业一起干,明摆着就是缺钱又缺技术。 最后,冯德莱恩访华后还是得面对现实。虽然她访华前放了狠话,但到了中国,还得跟中国签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还得谈中欧投资协定。这说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利益才是硬道理。中国有稀土这张王牌,又有庞大的市场,欧盟要是想继续跟中国合作,就只能放下身段,好好说话。 总的来说,冯德莱恩访华前拿稀土当筹码,结果碰了钉子,这背后是中国对稀土产业链的绝对掌控,是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决心,也是欧盟在经济上对中国的深度依赖。稀土就像一根杠杆,撬出了中欧关系的真实面貌:合作才能共赢,施压只会碰壁。 中国向来是 “你来是客,我们欢迎;但你带着条件来,那对不起,门槛还是我定”。这不是霸道,而是实力的体现,更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必然选择。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兰亭说事

兰亭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