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韩雅琴的早餐店里进来了四个寸头少年,韩雅琴一眼就看出他们刚刑满释放,

小说红楼 2025-07-25 00:04:54

1983年,韩雅琴的早餐店里进来了四个寸头少年,韩雅琴一眼就看出他们刚刑满释放,出于善心,她还是为他们盛了饭,没想到,这一餐让她成为了七百多名劳改犯的“妈妈”!   韩雅琴的 “雅琴小吃部” ,“哗啦” 一声,玻璃门被撞开,四个穿着不合身旧棉袄的少年闯了进来。他们头发剃得铁青,领口沾着污渍,眼神里的警惕像受惊的小兽。   “阿姨,有…… 有吃的吗?” 个子最矮的少年攥着裤缝,声音细得像蚊子哼。韩雅琴瞥见他冻得发红的耳尖,心里咯噔一下 —— 这分明是刚从里面出来的孩子,身上还带着那股子惶惶不安的劲儿。   “有,刚出锅的热汤面。” 她没多问,转身从竹筐里抓了四把面条扔进沸水。铁勺在调料碗里翻飞,酱油、醋、猪油依次落定,最后撒上一大把翠绿的葱花。   四个粗瓷碗刚摆上桌,少年们就狼吞虎咽起来,筷子碰撞碗沿的脆响里,韩雅琴听见有人噎得直打嗝。   “慢点儿吃,锅里还有。” 她递过去一摞粗瓷碗,“不够再添。”   “谢谢阿姨……” 领头的少年忽然红了眼眶,他放下筷子抹了把脸,“我们…… 我们没钱。”   韩雅琴正在擦桌子的手顿了顿。小吃部是她和丈夫省吃俭用攒了半年才开起来的,五平米的小屋里摆着四张矮桌,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和面、熬汤,就为了给上中学的儿子攒学费。   可看着少年们冻裂的手指和空荡荡的裤兜,她终究还是摇了摇头:“今天阿姨请客,以后好好做人,比啥都强。”   那天收摊时,四个少年蹲在小吃部门口没走。“阿姨,我们没地方去。” 最瘦的那个低着头,“家里嫌我们丢人,街坊见了就躲……” 韩雅琴看着他们被秋风吹得发抖的样子,忽然想起少管所墙上的标语:“浪子回头金不换”。她咬了咬牙,把他们领回了家。   她家就在小吃部后身的筒子楼里,一间 12 平米的小屋挤着一家三口。丈夫王建国下班回来,看见铺在地上的四张临时搭起的木板床,脸瞬间沉了下来:“雅琴你疯了?咱儿子睡哪儿?”   “让小军跟我睡床上,你委屈几天打地铺。” 韩雅琴一边给少年们找干净的旧衣服,一边低声说,“他们才十六七岁,总不能让他们睡大马路上。”   夜里她翻来覆去睡不着,听见地铺上此起彼伏的磨牙声,忽然想起在少管所缝补囚服的日子。有个叫石头的少年总偷藏馒头,后来才知道是想攒着留给生病的奶奶。这些孩子犯错是真的,但走投无路也是真的。   第二天一早,她在小吃部支起了四张小板凳:“想学手艺不?跟着我揉面、炸油条,管吃管住,等开春了能自己挣钱了再说。” 少年们愣了半天,突然 “扑通” 一声全跪下了,磕在水泥地上的闷响震得韩雅琴心口发疼。   可日子很快就露出了难肠。四个半大孩子正是能吃的年纪,一锅馒头刚出锅就见了底,丈夫每天下班要绕路去菜市场捡烂菜叶,儿子小军的作业本正面写完反面写。   有天夜里,韩雅琴听见丈夫在厨房叹气:“再这么下去,咱全家都得喝西北风。”她想办法找其他的工作,就是想要让大家都能够安稳下来。   第二天她揣着介绍信跑遍了附近的工厂,磨破了嘴皮子才揽到给罐头厂糊商标的活儿。二十多个孩子围着桌子埋头苦干,铅笔刀划开 cardboard 的沙沙声里,韩雅琴看见最小的孩子冻得握不住笔,就把他的手揣进自己怀里暖着。   后来他们又接了缝补麻袋、分拣废品的活儿。天不亮就推着板车去废品站,韩雅琴教他们辨认可回收的塑料和纸张,教他们记账算钱,教他们见了人要主动打招呼。   这话让孩子们红了眼眶。回去的路上,那个偷过钱的少年突然说:“妈,以后我一定好好干活,再也不惹您生气了。” 这声 “妈” 喊得韩雅琴愣在原地,冷风卷着雪花扑在脸上,她却觉得比吃了蜜还甜。   1988 年春天,韩雅琴用攒了三年的钱租下了一间废弃仓库,刷上白灰,糊上报纸,成了三十多个孩子的新家。她在后院开辟出菜地,种上茄子、辣椒、西红柿,男孩子们轮流去挑水浇地,女孩子们负责洗衣做饭。   每天清晨,仓库大院里总会响起整齐的朗读声 —— 韩雅琴请了退休的老教师来给他们补课,从认字到算术,一个都不能落下。   那天晚上,三十多个孩子围着热气腾腾的带鱼,有人提议:“以后咱们就叫‘雅琴之家’吧!”   这个名字就像一粒种子,在孩子们心里生了根。他们开始主动承担责任,大强带着几个年长的去工地打零工,女孩们接了缝补衣服的活儿,最小的孩子负责捡拾废品。   有次暴雨冲垮了仓库的屋顶,孩子们冒雨抢修,浑身湿透了也没人叫苦。韩雅琴站在雨里看着他们,忽然觉得那些曾经瘦弱的肩膀,已经能扛起一片天了。   到 2000 年时,“雅琴之家” 已经收留了两百多个孩子,有人参军入伍,有人考上大学,有人开起了自己的小店。每当有新人来,韩雅琴总会指着墙上的照片说:“看,这是你们的哥哥姐姐,他们能行,你们也能行。”   如今韩雅琴已经七十多岁了,头发白了大半,背也驼了,但每天清晨还是会去 “雅琴之家” 看看。墙上的照片越来越多,有穿军装的,有戴学士帽的,有抱着孩子全家福的,整整贴满了三面墙。   韩雅琴笑着摇头,目光扫过院子里正在给菜浇水的孩子们 —— 那是第七百零三个孩子,刚来时瘦得像根豆芽菜,现在已经能扛起半桶水了。

0 阅读:644

评论列表

云淡风轻

云淡风轻

12
2025-07-25 00:39

善意!向你致敬

没有爱就没有伤害

没有爱就没有伤害

2
2025-07-25 20:56

这才是感动中国的人,不是那些演员啊!

小说红楼

小说红楼

喜欢红楼梦,愿意和你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