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廖昌永对妻子说:“我妈七十多岁了,还有糖尿病,我想接她来一起住,可她是农村人,怕你接受不了。”妻子淡淡回应一句话,让廖昌永心情复杂难言。 歌唱家廖昌永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家中,妻子王嘉正起身迎接他。 然而这个再熟悉不过的温馨场景,此刻却让廖昌永心头压着一块石头。 他坐在沙发上,沉默片刻,终于开口:“我妈七十多岁了,身体一直不好,糖尿病总也控制不稳,我想接她来上海,跟我们住一起。可她是个农村老太太,怕你接受不了。” 话已出口,此刻廖昌永像一个等待宣判的孩子。 他来自四川农村,是家中的幼子,上头还有三个姐姐。 父亲的早逝,将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拖入更深的困境。 生活的重担,让这个家维持温饱已是举步维艰,可这位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却有着超越常人的眼光。 她咬紧牙关,靠变卖些微家当、向邻里东挪西凑,硬是坚持让四个孩子都走进了学堂。 廖昌永骨子里流淌着对歌唱的热爱,田埂地头、放牛溪边,常是他稚嫩歌声的回响处。 母亲不懂什么是美声,但她总能放下手中的活计,专注地听着肯定道:“娃唱得好,声气亮堂得很咧!” 当少年廖昌永渴望得到专业老师指点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学费却如同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时,母亲默默抓出了唯一一只还在下蛋的老母鸡。 她将这只维系着家中油盐来源的生灵交到儿子手中:“娃,带上它去见老师。老师要是看上你这把好嗓子,这就是咱的心意,看不上,咱回来再练就是!” 这只母鸡,不仅是最简陋的“束脩”,更是母亲以整个家庭生计对儿子天赋与梦想的孤勇托付。 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支持,化作廖昌永披荆斩棘的动力。 他怀揣着母亲的期望,走出大巴山,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 然而,城市的繁华更映衬出他的清贫。 入学那日,大雨倾盆,为了不弄脏母亲咬牙为他买的新布鞋,他赤着双脚,踩着泥水,踏入校园。 助学金只能勉强糊口,学业基础薄弱更让他备受压力。 就在那段黯淡艰难的时光里,一个温暖的“奇迹”降临。 每月,都会有一笔数额不大却极其稳定的匿名汇款,准时出现在他的生活里。 这笔神秘的资助,支撑他度过了那段清苦却坚韧的岁月,直到后来他意外发现,这位默默守护的“天使”,竟是同样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已与他情愫暗生的女友王嘉。 更让他动容的是,王嘉作为高干子弟,生活优渥却毫无骄矜,她的父母得知廖昌永的家境非但没有嫌弃,反而对他视如己出,给予了亲人般的温暖和支持。 这份来自爱人与家庭的无条件接纳与深沉理解,一直支撑着廖昌永在艺术的山峰上一步步攀登。 他潜心钻研,幸得名师罗魏、声乐大师周小燕的悉心栽培,凭借着天赋异禀的嗓音,屡屡在国际声乐大赛中夺魁。 终于他闪耀于世,成为享誉国际的歌唱家,并最终担纲起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的重任。 后来,廖昌永与王嘉在相知相伴中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廖昌永心中那份对母亲的思念与愧疚却日益深重。 他知道,远在四川乡村的老母亲,独自守着老屋,糖尿病缠身,每每听闻母亲病情,都让他心如刀绞。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功成名就的他,若不能奉养老母于膝下,纵有千般荣耀,于他亦是缺憾。 然而,那横亘在城乡之间的生活差异,以及可能打破现有温馨家庭氛围的担忧,又让他踌躇不决。 妻子王嘉出身名门,生活考究精细,自己的农村老母亲,能适应这都市生活吗? 妻子能真心接纳吗? 最终,廖昌永在那个深夜沙发上有了试探性的请求。 然而,妻子王嘉的反应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她甚至未曾思索:“这有什么可犹豫的?当然要把妈接来!照顾她是我们的责任。” 她的话语轻柔却字字千钧,“妈一个人拉扯你们姐弟长大,吃了多少苦?现在她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我们照顾她、让她安享晚年是天经地义的事。” 这简单而坚定的回应,只有源自心灵深处的理解、责任与纯然的爱。 这份来自妻子的理解与担当,远比他在舞台上收获的任何掌声都更加珍贵,更加直击心灵。 母亲终于被接来上海。 王嘉亲手为婆婆铺好被褥,将阳光最充足的房间留给老人。 她放下身段,细心观察老人的起居习惯,悄悄学习护理糖尿病老人的知识,不久后,照顾婆婆打胰岛素、监测血糖便成了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曾经遥远的担忧化为乌有,小小的家中弥漫着令人心安的和睦与亲情。 这个由坚韧的农村母亲、天赋与孝心并重的儿子、善良贤淑的妻子共同组成的家庭,在繁华的上海滩,安静地诠释着人世间最朴素的真谛。 曾经那个背着母鸡、赤脚走过泥泞山路的少年背影,最终在家庭的港湾中,找到了灵魂深处最温暖的归宿。
一天,廖昌永对妻子说:“我妈七十多岁了,还有糖尿病,我想接她来一起住,可她是农村
梦幻星河缘
2025-07-24 17:41:55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