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沙家店战役胜利后,毛主席满脸疲惫地对李银桥说:“你去想想办法,帮我搞

时光旧梦远 2025-07-24 15:48:52

1947年,沙家店战役胜利后,毛主席满脸疲惫地对李银桥说:“你去想想办法,帮我搞一碗红烧肉,我想吃肥一些的。”李银桥听到这些,忍不住红了眼眶......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7年,西北黄土高坡,沙家店战役刚打完,一场扭转了西北战局的大胜仗,胜利的喜悦还没来得及沉淀,毛主席却在窑洞里叫来了卫士长李银桥。 看着主席满脸都是熬出来的疲惫,声音不大,提了个要求:“银桥,你去帮我搞碗红烧肉来,要肥一点的。” 就这么一句话,李银桥一听,鼻子发酸,眼眶跟着就红了,在外人看来,打了大胜仗,领袖想吃顿好的庆祝一下,再正常不过,可李银桥心里清楚,这碗肉,跟庆祝没半点关系。 为了沙家店这一仗,毛主席已经三天三夜没合眼,脑子绷得像根弦,全靠一杯杯浓茶和一把把辣椒顶着。 在陕北的山沟里,中央机关带着敌军兜圈子,每一步都是在刀尖上跳舞,直到彭德怀的捷报传来,确认胡宗南的主力被一口吃掉,他那根紧绷的神经才算松下来一点。 可人不是机器,这么熬下去,身体早就透支了,毛主席跟李银桥解释,带着点不好意思:“不是为了别的,最近用脑子太多,想补补。” 原来不是庆祝,是身体实在扛不住了,想吃点油水“补脑子”,李银桥心里咯噔一下,这才意识到,主席是把命都豁出去在拼。 直到仗打完了,才敢提这么个小小的“过分”要求,李银桥心里暗下决心,以后必须把主席的身体照顾得再好一点。 然而,要求好提,肉却不好搞,当时的陕甘宁边区,穷得叮当响,老百姓一天都吃不上一斤粮,猪肉更是稀罕物。 并且前线的战士们缺衣少粮,饿急了只能杀战马充饥,毛主席自己的伙食标准也低得可怜,一个月那点边区币,根本买不了几顿肉。 当周恩来知道了这事,也心疼得不行,拉着李银桥找到炊事员高文经,特意交代,这碗肉务必做好,还说,以后只要条件允许,就给主席多弄点肉补身体。 然而,厨师长“高文经”也是个有心人,他知道主席是湖南口味,爱吃辣,又不爱酱油那股子味。 于是他没用酱油,而是用白糖细细地炒出糖色,再把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放进去慢慢煸炒,最后加上大把的干辣椒,在那间简陋的灶房里,能凑齐这些东西,已经是用尽了心思。 当一碗红烧肉端上来,香气扑面,毛主席深深吸了口气,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只说了句:“真香!”便埋头大口吃起来,他吃得极快,一块接一块,嘴角沾满了油光,最后连碗里剩下的肉汤都拌着小米饭吃了个底朝天。 那样子,不像个运筹帷幄的统帅,倒像个饿了很久的孩子终于吃上了心心念念的好东西。 谁知吃完抹了抹嘴,主席反倒像做了错事一样,看着眼圈还红着的李银桥,试探着问:“打了胜仗,我吃碗红烧肉,这个要求不算高吧?” 见李银桥感动得说不出话,主席脸上的神情又严肃起来,摆了摆手:“以后这东西还是要少搞,前线的战士连肚子都填不饱,我们在这里大口吃肉,我心里不是滋味。” 说完,又用湖南话开了句玩笑,想让气氛轻松点:“莫哭,莫哭,男儿有泪不轻弹,不要学女娃子么!” 一个最高统帅,打赢了一场决定命运的仗,想吃碗肉,竟然还要找个“补脑子”的借口,甚至事后还觉得不好意思。 这事今天听起来,多少有点不可思议,主席不是不懂享受,而是在那个所有人都在忍饥挨饿、拼死战斗的年代,他没法心安理得地享受那一点点“特殊”。 这种克制贯穿了主席的一生,建国后条件好了,他对自己的伙食依然有规定:红烧肉一个月最多吃两回,他似乎总在掂量自己那点“享受”的分量,生怕它压过了人民的苦难。 那碗“难为情”的红烧肉,吃的早已不是肉,而是一种态度,一份与所有人共苦的担当,在那个年代,领袖的这种品格,比任何武器都更能凝聚人心。 今天的人们恐怕很难想象,一碗红烧肉能承载这么多东西,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时代的艰辛,也照出了一个领袖的内心。 我们如今讨论如何传承精神财富,或许答案就在这碗肉里:无论我们走得多远,物质多么丰裕,都不该忘记那种与最广大人民同甘共苦的自觉,以及为了集体利益而克制个人欲望的品格。 【信源】:毛泽东与红烧肉2003.12.26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0 阅读:1
时光旧梦远

时光旧梦远

衷心感谢每位朋友的关注,让我们共同开启精彩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