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18岁杨玉环正在沐浴。55岁的李隆基突然潜进水池,一把搂住玉环,吐着粗气:“环儿,你好美啊!”杨玉环红着脸一把推开李隆基,游到一边,李隆基见状哈哈大笑,转身抱着杨玉环就进了内室。
主要信源:(齐鲁壹点——唐玄宗是咋把儿媳妇杨玉环撬到手的?为啥死爱杨玉环)
马嵬坡的风裹着黄土吹起,勒在杨玉环脖颈上的白绢渐渐抽走了空气。
三十八载春秋,似华清池氤氲的雾气在她眼前弥散又凝成利刃。
一切的锋镝,都指向了那场猝然撞入生命的华清池之夜。
那个春日,花气融融,桃夭灼灼。
寿王李瑁兴冲冲携王妃杨玉环奉召入华清宫赐浴。
这对新婚夫妇心头欢喜,感念玄宗恩宠殊异。
然而,宫门巍巍开启又轰然阖上,只允杨玉环孤身入内。
李瑁被金甲侍卫隔绝门外,愕然伫立的身影在杨玉环眼角匆匆模糊,她未曾察觉那正是她人生最初的裂缝。
温泉殿内水汽如沸,池壁汉白玉上的蛟龙鳞爪仿佛在暖流中盘活游动,玉环置身其中,如梦如幻。
当宫女默然除去她轻盈的红纱外裳,殿宇深处早已藏有一双攫取的目光。
水珠流过她光洁的肌肤,在氤氲雾色里勾画出惊人的美态。
这浑然不觉的美景,注定成为一场掠夺的开端。
疲倦袭来,杨玉环在温暖的泉水中悄然睡去。
醒来时水殿空寂,寻衣不获,惊惶如同网罩下的小兽。
暗处有人逼近,转身面对玄宗李隆基,她如同花瓣被骤雨打落于污泥。
他攫住眼前的美好,不顾她的惊惧战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一句帝王的霸道宣言撕碎了她王妃的尊严。
《旧唐书》冰冷地记录“使太真……受度出家”,历史无情地翻转了她命运的纸页。
她曾在太真观清冷的廊下焚香祈愿。
浓重的檀香缭绕于身,也难掩宫中龙涎香的迫近。
李隆基的驾临如同无法避免的浪潮。
几年煎熬,“杨太真”的名号被金笔勾画掉,换上的是刺目的“杨贵妃”。
她失去了故我,成了盛世冠冕上最艳丽的花朵。
册妃大典的喧闹未消,李瑁携着新王妃前来谢恩跪拜。
那一声刺耳的“母妃”,似晴天霹雳劈开她强撑的平静。
强装的欢颜后面,血泪唯有咽入喉间,她在明皇丰腴温热的怀抱里却冷过千年冰窖。
唯有自己成为漩涡的中心才能活下去,清醒的痛楚能蚀骨,也终将把生机逼成一片焦土。
世人津津乐道着一骑红尘的传奇。
长安城门外尘土飞扬,飞骑在最后的时辰将鲜荔送入宫阙。
玉环在城楼上舒展笑颜,天下皆道她是贪慕口腹、媚乱君心的祸根(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曾描述此景)。
却不知,真正嗜爱此果的是天子本人。
深宫对谈间,他状似不经意地垂询:“玉环,你最爱食何种鲜果?”
当她笑着答“石榴”,反问玄宗时,“荔枝”二字轻吐而出。
这字句仿佛一道旨意,她读懂了那帝王无言的贪馋与试探。
违逆不得,否则快马身后牵连的便是人命血光。
盛世的浮光之下,腐朽早已悄然蔓延。
玄宗置国事于不顾,专设“花鸟使”遍寻国中妙龄女子入宫侍奉(,更坐实了“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千古骂名。
荒唐可笑,却由杨贵妃这名字,承受了最显赫、最持久的批判。
终于,叛乱马蹄踏碎了霓裳羽衣曲。
安史叛军狂飙西进,曾经君临天下的李隆基仓皇奔蜀,弃黎民百官于水火。
马嵬驿的尘埃里,早已积怨沸腾的禁军怒血冲顶,斩罢杨国忠,仍不肯放下手中滴血的兵刃,齐指那貌能“倾国”的女人。
为了帝王那摇摇欲坠的宝座与狼狈不堪的性命,高力士捧出的那匹夺命白绢,就是这位绝代美人最后的归宿。
丝绢缠绕颈项的那一瞬间,杨玉环忽然看穿了千年的障眼法。
夏桀王归罪妹喜,纣王斩杀妲己以求禳灾,幽王烽火戏诸侯,后人指摘的是褒姒的浅笑。
飞燕舞乱了汉宫,貂蝉惑乱了董卓。
墨笔挥洒间,史官们抓住了一根轻飘飘、又无比“好用”的稻草。
帝国倾覆的根基深扎在帝王荒淫的沃土中,那些美丽却柔弱的名字,不过是盖在上面最为明艳、引人注目的浮叶,遮挡着那些真正腐蚀帝国的深壑巨隙。
丝绸收紧,窒息渐渐夺去了知觉。
她只看见满树盛放的石榴花在风中摇曳凋落,像一场盛大而无声的葬礼。
华清池的水声却越来越清晰,汩汩地,永恒地流淌在历史的裂缝里,倒映着一个又一个无法言说的、脆弱又苍茫的女性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