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
摘要: 甲午海战中的日军舰队一直以来在中国人的印象中与电影《甲午风云》中的“吉野”号战舰紧密相连。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吉野”号所隶属的日军第一游击战队司令是坪井航三。而坪井航三在大东沟海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却为何在战争结束后不久郁郁而终?
引言
提到甲午海战中的日军舰队,很多中国人对日舰“吉野”号有着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受到电影《甲午风云》的影响。然而,鲜有人了解的是,指挥“吉野”号的并非电影中频繁亮相的伊东佑亨,而是第一游击战队的司令——坪井航三。虽然坪井在大东沟海战中为日军赢得了重要胜利,但令人困惑的是,战争结束后不久,他竟然心情沉郁而死。那么,坪井航三为何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陷入悲剧?
坪井航三的成长之路
坪井航三于1843年出生在周防国三田尻(今山口县防府市),他是医生原显道的次子,后来被过继给藩医坪井信道,因此改姓为坪井。20岁时,他跟随庚申丸参与了抵御四国盟军炮击下关的战斗。此后,他加入了长州海军部队,开始了他的海军生涯。1865年,坪井学习英文和航海技术,并参与了戊辰战争,主要负责运送部队。在1871年,他晋升为海军大尉,进入美国远东舰队旗舰“科罗拉多”号服役,在舰队司令约翰·罗杰斯少将的推荐下,他得以进入哥伦比亚特区的乔治·华盛顿大学深造,学习海军技术。
1874年,坪井回国后担任多艘军舰的舰长,直至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晋升为海军少将,担任佐世保军港司令官,并补任海军大学校长一职。他不仅是一名出色的海军军官,还因其卓越的战略眼光,成为日本海军中备受推崇的战术家。
日军舰队的重大战术创新
1894年7月20日,为适应甲午战争的需要,日本海军重新编制舰队,组建了联合舰队。伊东佑亨海军中将担任司令官,而坪井航三则被任命为第一游击战队司令官。第一游击战队下辖的舰船包括“吉野”号、“浪速”号、“高千穗”号、“秋津洲”号等四艘现代化的快速巡洋舰。
坪井航三以海军战术家身份而闻名,尤其因其提倡并广泛应用单纵队战术而受人敬仰。在甲午海战中,他指挥第一游击战队在丰岛海域发起进攻,为日军首战告捷立下了赫赫战功。随后的大东沟海战中,坪井的战术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最终帮助日军大获全胜。
电影《甲午风云》中的伊东佑亨,虽然是联合舰队的司令,但他并未亲自指挥“吉野”号。实际上,指挥“吉野”号的正是坪井航三。不过,影片并未对此做出详细描绘,因此许多人并不知道坪井的存在。
大东沟海战中的突出贡献
在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大东沟海战中,坪井航三指挥的第一游击战队充分展示了单纵队战术的优势。四艘快速巡洋舰在战场上迅速形成密集阵列,对北洋水师造成巨大威胁。坪井通过巧妙的侧翼进攻以及背后包抄,扭转了联合舰队在此前战斗中被北洋水师切割的被动局面。他成功重创了“超勇”号和“扬威”号两艘巡洋舰,成为日军获胜的最大功臣之一。
当时,美国籍洋员马吉芬亲眼目睹了这场战斗,他深刻认识到单纵队战术的先进性,并将这一观点传达给了自己的好友、著名海军战略家阿尔弗雷德·马汉。马汉在接受马吉芬的建议后,也开始推崇这一战术,并在后来担任美国海军学校校长时大力推广,单纵队战术逐渐成为世界海军的共识。
战后困境与悲剧
尽管坪井航三在甲午海战中的表现堪称完美,他却未能因此得到应有的荣誉。黄海海战之后,坪井很快被调离了第一游击战队司令职务,转任旅顺镇守府司令。虽然他因大东沟海战中的突出表现被晋升为海军中将并授予男爵,但他的一生并未因此平坦。
在甲午战争结束后,坪井的军旅生涯遭遇了不公的待遇。他被调离常备舰队司令长官职务,甚至被“发配”到横须贺担任镇守府司令。更为令人惋惜的是,许多人开始追究他在大东沟海战中未与主队协同作战的责任。其实,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旗舰“松岛”号发出的信号旗让指挥人员难以理解,且舰队指挥的上下指令存在严重矛盾,使得坪井在战斗中的指挥出现了混乱。然而,这些问题并未得到应有的追责,而是将责任全部推给了坪井。
尤其是身为长州藩人的坪井,在当时海军由萨摩藩控制的背景下,成为了这个“替罪羊”。萨摩藩对长州藩有着深深的敌意,即便是像坪井航三这样出色的海军将领,也无法摆脱被打压的命运。在种种内外压力下,坪井航三最终于1898年郁郁而终,年仅55岁。
结语
用户10xxx34
坪井航三(日语:つぼい こうぞう;罗马音:Tsuboi Kōzō;1843年4月6日(天保14年3月7日)-1898年(明治31年)2月1日),日本帝国海军军人。甲午战争期间率领第一游击队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旅顺口之战、威海卫之战等几乎所有重要海上军事行动,最终军阶为海军中将,受封勋二等、功三级、男爵。 其三子原显三郎,太平洋战争时期海军中将。女婿牧野英一,法学家、战后日本宪法的制定者之一。
Rdpp
在明治维新武装上洛事件中,长州藩出卖萨摩藩,导致生麦事件,萨摩藩和英国交恶,之后萨摩藩又在英萨战争中几乎全军覆没,有长州藩的推动。萨摩藩和长州藩便结下死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