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俄罗斯闹翻之后,这个国家马上转头,向中国当众示好
这个国家就是阿塞拜疆。日前,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对俄罗斯可谓是火力全开,喊话乌克兰永远不要接受领土被占领。 这事儿的导火索,还得从2024年12月说起,当时阿塞拜疆客机在哈萨克斯坦坠毁,导致38人丧生。 阿方一口咬定是俄罗斯防空系统误击,要求道歉、赔偿、严惩责任人。普京虽然打电话道歉,却死活不承认责任,这让阿塞拜疆彻底炸毛。 而俄罗斯随后以“调查凶杀案”为由,拘捕了50多名阿塞拜疆裔人员,还闹出两条人命。阿塞拜疆立刻反击,关闭俄罗斯文化中心、拘留俄媒记者,两国关系瞬间降到冰点。 但空难只是表象,骨子里的矛盾早有伏笔。阿塞拜疆虽说和俄罗斯同处高加索,但骨子里一直想当“地区小霸王”。 2023年,阿塞拜疆在土耳其支持下夺回纳卡地区,俄罗斯作为亚美尼亚的传统盟友,却没能有效干预,这让阿塞拜疆看清了俄罗斯的虚弱。 加上俄乌冲突持续,俄罗斯自顾不暇,阿塞拜疆更是有恃无恐,干脆来了个“先下手为强”。 而阿利耶夫选择这时候转向中国,算盘打得很精。因为中国是阿塞拜疆能源出口的重要买家。 2024年,中阿贸易额飙升43.3%,达到24.7亿美元,其中中国从阿塞拜疆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占比超过60%。 关键的是,中国企业承建的戈布斯坦光伏电站,年发电量5亿千瓦时,相当于11万户家庭的用电量,还能减少2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这种绿色能源合作,既能帮阿塞拜疆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又能蹭上全球碳中和的风口。 不仅如此,阿塞拜疆还盯上了中国的“一带一路”红利。作为连接欧亚的“中间走廊”,阿塞拜疆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中国开通的跨里海中欧班列,从重庆出发,经巴库直达欧洲,比传统路线节省30%时间。 2025年4月,阿利耶夫访华时,两国签署了20多项合作文件,包括自贸协定谈判和电动公交本地化生产协议。 比亚迪的电动公交车已经在巴库街头跑起来,未来还打算年产500辆,这架势,简直是把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链搬了过去。 不过,阿塞拜疆的“多边平衡”外交可不是吃素的。前脚刚和中国打得火热,后脚就和巴基斯坦签署协议,花16亿美元买12架“枭龙”战斗机。 虽说“枭龙”是中巴联合研制,但核心技术来自中国,这相当于间接给中国军工打广告。 这就算了,阿塞拜疆还和欧盟眉来眼去,承诺到2027年把对欧天然气供应量翻倍,摆明了是想在美俄中欧之间玩“跷跷板”。 而俄罗斯这边,面对阿塞拜疆的“背叛”,也是哑巴吃黄连。俄乌冲突已经让俄罗斯焦头烂额,根本抽不出手来教训这个“小兄弟”。 普京只能干瞪眼,连经济制裁都不敢轻易用——毕竟阿塞拜疆的天然气出口,有30%还得经过俄罗斯管道,真把阿塞拜疆逼急了,俄罗斯自己也得喝西北风。 对中国来说,阿塞拜疆的示好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机会在于,阿塞拜疆能为“一带一路”提供战略支点,尤其是在能源和物流领域。 挑战在于,阿塞拜疆的外交政策充满投机性,今天能和俄罗斯翻脸,明天也可能为了利益转向其他国家。 中国得保持清醒,不能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就像戈布斯坦光伏电站,虽然是中阿合作的标杆,但阿塞拜疆同时也在和美国公司谈页岩气开发,这种“多头下注”的套路,中国得心里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