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当年中国办奥运,国际奥委会的委员能因为一块地砖的颜色跟你较劲;

小苏分享体育新鲜事 2025-07-24 14:16:14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当年中国办奥运,国际奥委会的委员能因为一块地砖的颜色跟你较劲;现在全球都没人愿接奥运会这个“烫手山芋”,他们倒想起中国的好了?这双标,我先吐为敬!

1984 年 7 月 29 日,《人民日报》头版那张许海峰举着金牌的照片,铅字边缘都被读者摩挲得起了毛边。

胸前 “中国” 二字被汗水浸得发亮,照片下 “这是中国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 的字样,成了无数家庭墙上的精神图腾, 边角卷了又展,展了又卷,像极了那时中国在奥运舞台上的青涩模样。

谁能想到二十多年后申办奥运,国际奥委会的老爷们会拿着色卡比对运动员村地砖:“这米白不够高级,得换象牙白。” 施工队连夜掀了重铺。

西方媒体还在旁边阴阳怪气:“看,他们连地砖都做不好。” 更有甚者,连志愿者微笑的弧度都能被解读成 “不够自然”,仿佛中国办奥运天生就该被挑刺。

2008 年 8 月 8 日那晚,李宁踩着祥云火炬绕场一周时,鸟巢里的欢呼声震得摄像机都在抖。29 个焰火脚印从永定门走到鸟巢,外媒的标题却酸溜溜地写着 “耗资巨大的表演秀”。

他们选择性忽略了,为了让马拉松赛道旁的月季按时开花,园艺师们在地下埋了三千多个温控装置;也忘了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培训手册厚达 300 页,连如何为不同国家的运动员递水都做了细分。

再看看如今这些曾经嘲讽中国的国家:巴黎奥运会连安保人员工资都发不出,靠卖埃菲尔铁塔造型纪念币填窟窿;东京奥运会的纸板床被网红一躺就塌,运动员只能睡地板;里约奥运村的马桶喷污水,选手们得自带消毒水。

当年那些对中国诸多挑剔的委员,如今对着镜头夸 “北京冬奥会的闭环管理是教科书级别”,却忘了 2008 年有人因为颁奖台角度差了 0.5 度,就逼工程队拆了重搭。

更讽刺的是申办现场。2030 年冬奥会申办,瑞士锡永全民公投反对,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直接退赛,最后只剩日本札幌硬撑;2032 年奥运会的申办城市一度只剩下布里斯班。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急得直挠头,公开说 “希望中国城市能多考虑”。

这话听着像求贤,实则是把烂摊子甩过来。毕竟全世界只有中国能把首钢老厂区改造成滑雪大跳台,还能让冰丝带场馆用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省电 40%。

当年北京奥运会,有外媒酸 “开幕式太烧钱”,转头就把伦敦奥运会的 “工业风” 开幕式吹上天。结果伦敦奥运村的热水器三天坏五次,运动员得排队去麦当劳蹭热水。

现在呢?BBC 专题报道北京冬奥会的闭环管理,标题直接用 “完美范例”,绝口不提当年他们吐槽 “志愿者培训太机械”。这种转变,像极了当年嫌你菜做得咸,如今捧着空碗问你能不能再盛一碗。

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更直接,派人来北京取经,回去后把 “北京经验” 写进了申办报告。他们学走了志愿者管理模式,却学不来那种家家户户挂起国旗的热情。

就像俄罗斯索契冬奥会花了 510 亿美元被西方骂 “腐败浪费”,中国北京冬奥会预算 15.6 亿美元又被说 “太寒酸”— 可索契的冰壶馆赛后改成了冰球俱乐部,北京的 “冰立方” 夏天能玩水、冬天能滑冰,利用率甩索契十条街。

国际奥委会的双标还不止这些。当年说 “中国的奥运村太豪华”,现在却催着中国 “再出点力”;当年要求中国必须用进口草坪,现在却求中国援建非洲场馆 。

毕竟中国建的内罗毕体育中心十年如新,德国援建的雅典游泳馆早就成了废墟。

在如今的国际局势下,奥运会的举办早已不只是体育盛事。当欧美国家在经济衰退中对耗资巨大的奥运项目避之不及,中国凭借强大的组织能力和经济韧性,成了国际奥委会眼中的 “救命稻草”。这背后,是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日益提升的地位,也是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逐渐松动的体现。

只是这双标实在让人膈应。当年把你当学徒使唤,如今见你成了老师傅,又想让你免费带徒弟。中国不是不能办奥运,只是这种前后态度的反差,的确很可恶,但没必要声张。

毕竟,2008 年的焰火脚印已经刻在历史里,2022 年的雪花还在记忆里飘。从许海峰的金牌到谷爱凌的雪板,从 “北京欢迎你” 到 “一起向未来”,中国早就不是当年那个需要靠奥运证明自己的国家了。

0 阅读:197

评论列表

庙堂江湖

庙堂江湖

1
2025-07-24 17:10

泡菜粉,你直接说2036年南棒要申奥,中国不要去抢就行了。

小苏分享体育新鲜事

小苏分享体育新鲜事

我是超能力小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