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三问网红“不露脸”演唱会,句句说到网友心坎评论风向反转。 一场演唱会的主

军机Talk 2025-07-24 12:42:07

新华社三问网红“不露脸”演唱会,句句说到网友心坎 评论风向反转。 一场演唱会的主角可以全程蒙面,票价却敢向一线巨星看齐?这事听起来离谱,却是当下最热的网络话题。 主角是00后网红“旺仔小乔”,一个坐拥两千多万粉丝的短视频歌手,如今要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举办出道五年演唱会,不仅全程佩戴面具,最高票价还冲到了968元,甚至压过了同期开唱的顶级流量。 这番操作瞬间引爆舆论,支持与质疑的声音交织。谁知,新华社的三连问如重锤落下,让这场“蒙面盛典”的争议彻底变了味,舆论风向也随之掉头。 这位旺仔小乔,在短视频的星空里确实独特,2005年出生于山西临汾,15岁起便凭着不露脸的唱歌视频走红。 五年来她以清新的嗓音和略带稚嫩的风格,积累了2300多万粉丝和4.7亿点赞,她的作品里,从《年轮》到《爱如火》,翻唱总能唱出自己的味道,传唱度也远超她为数不多的原创。 对于为何蒙面,她解释说是为了保护私生活,希望大家只关注音乐,当演唱会消息公布,并明确表示“全程蒙面,不构成退票理由”时,起初还有不少粉丝力挺,认为这是专注音乐,并拿Sia、AlanWalker等海外蒙面艺人来证明其合理性。可是,接下来的质疑声浪,远比想象中猛烈。 首先是“不露脸”离音乐本质有多远?一张最高近千元的门票,看一场两小时的演出,按常理说,应该是歌手精心打磨的原创作品盛宴。结果旺仔小乔的歌单里,原创屈指可数,几乎全是翻唱。 此前就有网红因演唱会缺乏原创、诚意不足而遭全网抵制,另一边,林俊杰即便身体不适,也坚持为歌迷唱满3小时。 两相对比,不免让人发问:粉丝花大价钱,难道就是为了去现场听一轮“翻唱合集”?这种全程不见真容、缺乏直接交流的形式,再配上翻唱为主的内容,让大众觉得既没诚意也不对等。如果网红靠翻唱就能轻松开演唱会收割名利,那谁还愿意苦哈哈地去搞原创,为华语乐坛注入新鲜血液? 是“不露脸”却收高价票,这合理吗?旺仔小乔的票价直逼甚至超过一线明星,可从服务和体验来看,却显得“水分”十足。 华晨宇开演唱会,会给粉丝免费提供水和零食,增设女厕,甚至不惜成本打造日出场。汪苏泷也曾耗巨资搭建旋转城堡舞台,只为给歌迷最好的体验。反观旺仔小乔,全程蒙面本就隔绝了与观众的情感互动,更严重的是,一张面具之下,谁来保证舞台上站着的就是本人?万一主办方再暗箱操作搞个“替唱”,那粉丝花高价买来的,岂不是“看面具、听翻唱、被欺骗”三重暴击?消费者的权益又该如何保障? 新华社的追问触及了行业底线:行业规范是否正在被“面具”击穿?《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明确要求核验表演者身份,确保内容真实。 但更令人担忧的是版权这颗雷,旺仔小乔的过往并非一张白纸。2022年,她翻唱鞠婧祎的《恋爱告急》,无视“未经允许不可翻唱”的提醒,事后轻描淡写一句“翻篇吧”。 她靠翻唱汪苏泷创作的《年轮》走红,却坚持称原唱只有张碧晨,甚至扬言“哪怕发一百遍,也只写张碧晨”,完全抹去创作者的功劳。 这些不尊重原创的“黑历史”,无疑为今天的演唱会争议埋下了隐患。如今,这15首翻唱歌曲的授权范围和期限依旧模糊,如果“不露脸”成了规避版权责任的挡箭牌,那演出行业的生态健康从何谈起? 面对排山倒海的质疑,主办方华纳音乐出面回应,承诺表演者就是旺仔小乔本人,会全程录音录像监督,杜绝假唱。 他们还澄清,28首歌曲中包含7首原创或参与创作的歌曲,8首她作为原唱首次录制的歌曲,以及15首翻唱。至于票价,则声称符合市场规律与制作成本。 蒙面演出在海外并不稀奇,比如日本歌手yama在国内巡演时也全程佩戴面具。可问题在于,yama虽也从翻唱起步,却是靠着《宣告春天》这样的原创代表作立足的,她的蒙面更多是一种艺术人设。 大众对旺仔小乔的质疑,蒙面或许只是导火索,根源还是在于她作为歌手的原创实力和专业素养撑不起如此规模和票价的演唱会。从网红何秋亊到相声演员岳云鹏,缺乏原创代表作,几乎是所有非专业歌手开演唱会时绕不开的坎。 打铁还需自身硬,演唱会是即时性的舞台艺术,剥离了短视频的滤镜和后期,考验的是歌手连续几小时的硬实力。 尽管争议不断,大麦上已有超4万人“想看”,部分价位的门票也已售罄。市场似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但这更像一个辛辣的讽刺。 当情怀能被明码标价,当流量可以直接变现,谁还愿意为一首好歌、一场精彩的原创演出,付出那份漫长而艰辛的努力?

0 阅读:105

猜你喜欢

军机Talk

军机Talk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