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蒋经国在美国下车进入酒店时,混在人群中间的黄文雄,突然从怀中掏出手枪,朝着蒋经国的后背开枪,谁料42年后,黄文雄竟摇身一变,成为台政治大学杰出校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0年4月24日,纽约下着雨,天灰蒙蒙的,布拉萨酒店门前的人群撑着伞,在第五大道边静静聚集着。 这天中午,蒋经国将出席一场午宴,车队在警察和保镖的护送下缓缓抵达,蒋经国下车,快步走向酒店大门,几步之遥就是旋转门。 就在他迈步上台阶的一刹那,一名身穿风衣的青年从人群中闪出,从衣服里掏出一把左轮手枪,对准蒋经国的背部扣动扳机。 枪声响起的那一刻,安保人员立即冲上前,有人抬起了他的手臂,子弹偏出轨道,擦着蒋经国的耳侧飞过,打在酒店门上的金属装饰上,弹片四溅。 酒店门口的秩序立刻崩塌,人群惊叫,警察和特工冲进来,把枪手扑倒在地,很快,另一个男子也被制服。 他本来想冲过去支援,但动作太迟,被防暴警察用警棍击倒,镜片破裂,脸上鲜血直流,两人都被戴上手铐,压进警车带走。 被捕的主犯名叫黄文雄,台湾新竹人,时年33岁,他的家庭条件不错,父亲曾在台湾当过地方公职人员,黄文雄成绩优异,早年毕业于新竹中学,后考入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 在校期间,他对社会问题表现出浓厚兴趣,对当局的批评言论渐渐多了起来,1960年代,黄的父亲因政治案件被拘留,这对他影响极大,自那之后,他逐渐远离主流政治认同。 1964年,黄文雄前往美国继续深造,最初就读于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随后转入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美国,他开始接触台独思潮,并于1966年加入“全美台湾独立联盟”,之后又参与“台湾独立建国联盟”。 这些组织主要聚集了在美台籍留学生,反对蒋家政权,主张台湾从中国独立出去,黄文雄在其中极为活跃,是少数愿意从宣传走向行动的人。 行刺事件的策划持续了数月,他和几名志同道合的台湾留学生密谋,计划在蒋经国访美期间实施暗杀,为了不引起怀疑,他们通过伪造记者证混入接待人群,枪支由数人分段携带进入现场,在纽约当地进行组装。 子弹藏在文具和杂物中,以躲避安检,整个过程中,他们不曾寻求外部黑帮协助,而是坚持由台湾人亲手完成。 蒋经国在事件中没有受伤,他继续进入酒店出席午宴,面对美国记者,表现冷静,当天晚些时候,他在酒店接受了美方官员的接见,行程如常进行。 美方安保部门对此事高度重视,美国联邦调查局和特勤局迅速介入,对两名涉案人员展开调查,在黄文雄居所中,搜出大量反蒋宣传材料,甚至有一份标注“清算日”的台历,日期正是4月24日。 案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广泛关注,当时中美关系尚未解冻,台湾当局正试图维持与美方的外交联系,此事给蒋经国访问蒙上阴影,白宫方面对此事件未做激烈表态,仅表示谴责暴力行为。 联邦法院以谋杀未遂罪将黄文雄起诉,判刑五年,由于其在狱中表现良好,一年后便获得保释,他缴纳了两万美元保释金,随后离开美国,前往瑞典短暂停留,之后又转往日本。 1990年代,台湾政治气候发生变化,随着党禁解除、言论自由逐步扩大,许多早年流亡海外的台独分子陆续返台。 黄文雄也在此时回到台湾,活跃于人权组织,并担任台湾人权促进会的会长,参与多项社会运动,他并未就此淡出公众视野。 2012年,台湾政治大学授予黄文雄“杰出校友奖”,这一消息一经公布便引发争议,许多人对学校此举提出质疑,认为授奖对象不当,校方回应称,因原本拟推荐人选纷纷推辞,才转向黄文雄。 但在外界看来,这一解释难以令人信服,四十年前意图行刺台湾政治领导人的刺客,如今被奉为“杰出校友”,形成鲜明反差。 蒋经国在回国后调整政策,逐步提拔本省籍干部,并在晚年推动政治改革,1987年,他宣布解除实施长达三十八年的戒严令,为台湾社会带来重要转折,黄文雄那一枪未能改变历史,但它在台湾政治发展过程中留下了隐约的痕迹。 这起刺杀案最终未造成人员伤亡,却暴露出当时台湾内部政治裂痕的深度,也让外界对海外台独势力的激进倾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数十年后再看这段往事,人们或许各自解读不同,但无可否认的是,它已成为台湾历史上无法抹去的一页。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台媒披露“台独”分子刺杀蒋经国口述历史——中国新闻网 曾刺杀蒋经国未遂 黄文雄成台政治大学杰出校友——环球网
1970年,蒋经国在美国下车进入酒店时,混在人群中间的黄文雄,突然从怀中掏出手枪
如梦菲记
2025-07-24 12:15:0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