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战士李陶雄中弹牺牲,送葬途中遗体竟两次从车上跌落,护士郑英察觉异样,

时光旧梦远 2025-07-24 12:00:23

1984年,战士李陶雄中弹牺牲,送葬途中遗体竟两次从车上跌落,护士郑英察觉异样,决定查看棺袋,结果当她打开塑料袋那一刻,眼前的一幕令人后怕!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4年的中越边境,一辆军用卡车在满是弹坑的土路上行驶,车上载着几具用白布包裹的阵亡士兵遗体,正准备送往后方安葬,可谁也想不到,其中一具“遗体”在路过一个大弹坑时,竟会从车斗里滚落下来。 可战士们起初没多想,以为只是路太颠簸,顺手又把“遗体”抬回了车上,谁知没开多远,拐个急弯时,这具“遗体”居然又一次滚到了地上。 这事儿让车上的一位年轻护士郑英心里打了个结,她猛然想起,之前为这位名叫李陶雄的战士整理遗容时,他的眼睛怎么也合不上。 直觉告诉她,有些不对劲,于是,她再也按捺不住,鼓起勇气上前查看,当她拉开白布,伸手一摸,一股活人的温热感从指尖传来,这具身体根本不像寻常尸体那般冰冷僵硬! 这个差点被活埋的年轻人,就是李陶雄,他1963年出生在湖南郴州,是村里出了名的淘气孩子,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1981年,18岁的李陶雄把这股闯劲儿带进了广西军营,当时边境局势紧张,训练就是为了活命,李陶雄不敢有半点马虎,凭着一股韧劲儿成了连队的狙击手和尖刀班班长,战友们都叫他“硬骨头”。 时间来到1984年5月,部队接到死命令,必须攻下战略要地靠茅山,25日清晨,硬仗打响,作为尖刀班班长,李陶雄带队冲在最前头。 但是炮火连天,弹雨如织,就在一枚炮弹呼啸而至时,李陶雄发现战友徐应龙正埋头修工事,毫无察觉,那一瞬间,他想都没想就飞扑过去,一把将徐应龙推进了战壕。 而他自己,则被爆炸的气浪整个掀翻在地,当场昏死过去,战友们把他从血泊里抬下来时,他浑身血肉模糊,身体多处被弹片穿透。 野战医院的医生护士用尽了所有法子,输血、手术,可李陶雄的伤实在太重,最终还是失去了生命体征,没了呼吸与脉搏。 在场的人,只能含泪接受他“壮烈牺牲”的事实,忍痛为他换上干净的军装,准备送往烈士陵园安葬。一封牺牲通知书,也很快寄往了他在湖南的家。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一切已成定局时,真正的奇迹才刚刚上演,在崎岖山路上那两次离奇的滚落,点燃了护士郑英的警觉,她冲上前,小心翼翼地再次探查,竟然真的摸到了微弱的脉搏,他还活着! 而小护士这一声惊呼,让在场所有人都懵了,消息传回指挥部,上级立刻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救活他!”部队紧急调动专机,将他火速送往广西南宁的医院。 从死亡线上被拽回来,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经过全面检查,所有医生都倒吸一口凉气:李陶雄的身体里,密密麻麻嵌着近200块弹片,有的甚至插进了骨头缝,伤口严重感染。 随后,医生们分阶段为他取弹片,最凶险的一次,一枚弹片从他左眼里被取出,然而,即使做了几十次手术,也只取出了56块弹片,其余一百多块因为位置特殊,只能永远留在他体内。 更残酷的是,为了不损伤神经,好几次手术甚至不能打麻药,护士们后来回忆,李陶雄疼得把病床的床单都咬烂了,几度痛晕过去,可这个硬汉从头到尾愣是没吭过一声。 当医生曾建议截去他感染严重的左臂保命,李陶雄却坚决拒绝,宁可忍受刮骨般的清创剧痛,也要保住四肢,最终,他保住了双臂双腿,代价是左眼永久失明,右眼视力仅剩0.5。 当李陶雄终于从深度昏迷中苏醒时,距他中弹已过去78天,当时,恰逢前线传来了靠茅山大胜的消息。 而病床上的李陶雄醒来第一句话,就是抓住指导员的手,问道:“我们的阵地,守住了没?” 这一问,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泪流满面,直到大半年后,李陶雄拄着拐杖的身影出现在湖南老家的村口时,他的母亲惊得差点把手里的簸箕扔掉,村里人早就收到了他的阵亡通知书,谁能相信,这个被宣告死亡的孩子,竟然活着回来了。 战争的印记,永久地刻在了李陶雄的身上,如今,他身体里依然残留着一百多块弹片,每逢阴雨天,这些弹片就让他浑身骨头针扎似的疼,可他对此只是淡淡一笑,说:“比起那些长眠在茅山的战友,我这条命算是白捡的。” 并且在1986年,李陶雄被授予“一等荣誉军人”称号,评定为三等残疾,他主动请求回乡养病,不愿再给部队增添负担。 而每年清明,他都会在自家的院子里,朝着南方的方向,默默点上三支烟,摆上一杯酒,仿佛在跟那些再也没能回来的兄弟们说说话。 李陶雄的故事,听上去像个传奇,可每一分一毫都是用血肉和钢铁意志换来的,它也提醒着我们,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拿命换来的。 这种“硬骨头”精神,或许才是最值得我们记住和谈论的。 【信源】澎湃新闻——致敬!光荣在党50年!

0 阅读:76

猜你喜欢

时光旧梦远

时光旧梦远

衷心感谢每位朋友的关注,让我们共同开启精彩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