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暴涨六倍!俄罗斯无人机战力喷发,“爱国者”拦不住被摧毁? 俄罗斯红星电视台首次公开了天竺葵—2无人机的生产画面,这座位于鞑靼斯坦共和国的工厂,承担着这款自杀式无人机的生产和组装任务。 从曝光的画面看生产线上工人正在进行最后的组装工序,俄媒报道称该基地的产量已达到原计划的9倍,并且实现了完全的本土化生产。 天竺葵—2无人机脱胎于伊朗的“见证者—136”型号,长约3.5米,翼展2.5米,最大时速约180公里,作战范围可达2000公里,能携带50至90公斤弹头。 英国冲突军备研究机构通过分析7月份收集的残骸发现,俄制版本已经与伊朗原版有明显差异,机身材料、导航系统和发动机等关键部件都实现了国产化替代。 这款无人机在俄乌冲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6月6日,俄军对乌克兰发动了涉及407架攻击型无人机和44枚导弹的大规模空袭,创下单次军事行动中无人机投入数量的纪录。 无人机的大量使用给乌克兰防空系统带来了新挑战,这些成本相对较低的武器以群体攻击方式出现,迫使防空部队分散火力进行拦截。 与动辄数百万美元的巡航导弹相比,无人机的制造成本要低得多,虽然单架威力有限,但大规模使用时能够有效消耗对方的防空资源。 俄军的战术也在发生变化,无人机不再是单独使用,而是与导弹配合实施混合攻击,无人机先行突击牵制防空力量,随后精确制导武器跟进打击重要目标。 乌克兰方面正在寻找应对办法,除了传统的防空导弹,乌军还动用F—16战机的机炮进行拦截,此外,乌方表示正在研发专门的拦截型无人机。 天竺葵—2采用的是相对简单的螺旋桨推进系统,飞行速度不快,理论上比较容易拦截,但大规模集群使用时,防空系统面临的压力仍然很大。 这种无人机的出现也反映了现代战争的新特点,低成本、大批量的无人武器正在改变传统的军事平衡,制造门槛相对较低,但战场效果显著。 俄方强调这款无人机已实现完全的本土化生产,不再依赖进口零部件,这对于面临国际制裁的俄罗斯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从产业角度看,无人机制造相对简单,主要挑战在于发动机、导航系统等关键部件,一旦解决技术问题,扩大产能相对容易。 大规模无人机攻击可能成为未来战争的重要特征,传统防空系统需要重新考虑如何应对这种“蜂群”式威胁,目前各国都在研究反无人机技术,包括电子干扰、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等,但在成本效益方面,攻击方仍然占据优势。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6月份签署法令,对参与俄罗斯无人机研发和生产的公司实施制裁,但这类制裁的实际效果有限,难以阻止技术发展。 俄军倾向于在夜间使用无人机进行攻击,以降低被发现和拦截的概率,这些无人机通常低空飞行,雷达发现难度较大。 随着冬季临近,分析人士预测俄军可能会加大对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的攻击力度,无人机的大规模生产为这种战术提供了物质基础。 传统的防空理念需要更新,点防御为主的模式可能需要向区域防御转变,同时加强早期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 您认为面对大规模无人机攻击,现有的防空技术能否有效应对?
乌克兰已然战败。据俄罗斯媒体最新消息,俄军已经拿下乌克兰战略要地红军城,这将
【9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