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医生火了!”江苏苏州,一女子带着口罩陪母亲到医院就诊,没想到,医生却看出她长了垂体瘤,可女子连脸都没露出来,医生仅凭她的眉骨就察觉异常,眼见女子不相信,医生表示让她去检查一下,如果是正常的话,40元诊断费他报销!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神经外科诊室里,人头攒动。
那是个七月的普通日子,张女士戴着普通的医用口罩,安静地坐在角落里。
她是专门陪着母亲来看头疼的老毛病的,心思全在母亲身上,自己啥也没多想,更没挂自己的号。
接诊张母的医生,是神经外科的刘建刚主任。
刘医生头发有些花白,说话温和,正拿着片子给老人家讲解情况。
讲着讲着,他抬头的间隙,目光扫过角落里的张女士,在口罩上方露出的额头和眉眼那块儿停顿了几秒。
张女士感觉这位医生好像无意中总瞅自己,心里略微觉得有点奇怪,但也只当是医生习惯性扫视人群。
等到给张母讲清楚病情和注意事项后,刘医生转向了角落里的张女士,开口说的话让她大吃一惊!
“姑娘,看你的眉骨这块儿轮廓有点特点,我建议你也顺便检查一下。”
张女士一下子愣住了,下意识摸了摸口罩遮住的脸颊。
自己啥感觉都没有,好端端的,又没挂号看病,这医生怎么突然让自己去检查?
还戴着口罩呢,医生能看到啥?
她心里犯嘀咕,感觉这个医生好奇怪呀,甚至闪过一丝是不是要做额外检查的念头。
刘医生似乎看出她的疑惑。
他没有过多解释深奥的专业词汇,直接指了个最简单最省钱的门路:“这样吧,咱们先查个基础项目,抽个血看看激素水平,就40块钱。要是检查结果一切正常,这40块钱,我个人给你掏了!你就当白查了放心。”
“什么?你个人给我掏钱?”张女士听着几乎一脸不可置信,她可从来没在医院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虽然觉得还是有点怪,但看刘医生态度诚恳,话也说到这份上,而且四十块钱也确实不多。
行吧,检查就检查一下,图个安心也好,不然拂了医生好意反而不合适。
于是张女士去抽了血。检查结果出来得挺快。
张女士接过报告单一看,心猛地一沉!
单子上有好几个数值后面都标着小箭头,清一色地往上指!
刚才还觉得刘医生有点奇怪的心思全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阵心慌。
刘医生仔细看了看报告单,表情立刻严肃认真起来:“情况不大对劲,得马上做进一步检查,得做个磁共振看清楚。”他的语气让张女士意识到问题可能比想象中严重,那点疑虑早已烟消云散,只剩下紧张。
磁共振检查的结果很快出来了。
报告单上清楚明白地写着——“垂体瘤”。
张女士拿着这张报告单,站在人来人往的医院走廊上,感觉腿都有点软。
天哪!原本她是陪着母亲来医院看病的,怎么自己倒查出脑子里长了瘤子?
这时她才猛然回想起来,近些年自己的鞋码,确实悄悄大了半号,以前戴的戒指也感觉紧箍箍的,总以为是发福,哪里能往脑子长瘤子上想!
原来,这一切并非空穴来风。
事后张女士住院接受了微创手术,主刀医生依然是刘建刚。
手术前,刘医生告诉她,当时在诊室里,他就是注意到坐在角落的她,口罩上方眉骨的轮廓,和他之前诊治过的某些垂体瘤患者有些相似。
这种肿瘤增长极其缓慢,会偷偷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的骨骼和面貌,本人往往很难及时察觉。
张女士和周围的人无不为刘医生的“火眼金睛”惊叹。
她内心充满了后怕:如果没有刘医生那双“奇怪”的眼睛无意多看了几眼,如果没有他那个有点“奇怪”的坚持,甚至提出那“40块钱我来掏”的话,自己根本不会去做那个检查。
这个隐藏的肿瘤,再无声无息地生长下去,后果真是想都不敢想!
后来的一切都很顺利。
这位最初只是默默陪母亲就医的女儿,自己也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至于那四十块钱的检查费,张女士在出院时,还是再次表达了谢意。
这次经历也让其他听说此事的人更加留心。刘医生提到,这种“狡猾”的生长激素型垂体瘤,会让成年后的脸型,和手脚继续悄悄变化。
比如额头变得异常饱满鼓胀,鼻子嘴唇变厚,下巴前突,更关键的是成年后,鞋码还会变大。
他特别提醒像我们,有空不妨翻出五六年前的老照片,对比一下现在的自己,看看额头、鼻子、嘴唇、下巴这些部位有没有这种细微的、不符合自然衰老过程的变形。
千万别不当回事!
咱自己得对自己的身体变化上心,特别是察觉哪些“不对劲”的小细节时,还是尽早去找医生问问清楚比较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