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强烈抗议,DeepSeek已被屏蔽,动手的不是美国,60国签字拍板。 一项

小胖胖说科技 2025-07-23 20:55:09

中方强烈抗议,DeepSeek已被屏蔽,动手的不是美国,60国签字拍板。

一项新技术横空出世,性能卓越,价格还亲民,理论上是普惠大众的好事,可谁知它仅仅因为“出身”,就引来了多国联手的围堵,这究竟是技术进步绕不开的阻碍,还是大国博弈下的一场献祭?

故事的主角是一家来自中国杭州的初创公司DeepSeek,2025年1月底,他们推出的R1模型,一下子搅动了全球科技圈,这款模型在数学和编程这类硬核任务上,表现据称不输ChatGPT的O1模型。

惊人的是它的训练成本低得不像话,不到600万美元,用的英伟达芯片也不多,这在烧钱如流水的AI军备竞赛里,简直是成本控制的奇迹。

市场上风声鹤唳,英伟达的市值应声蒸发,连特朗普都公开喊话,称这是给美国科技界敲响的“醒钟”。

美国的AI霸主地位,头一次显得不那么稳固了。DeepSeek自己也赶紧澄清,他们靠的是开源和算法创新,并非像特朗普的AI顾问大卫·萨克斯指控的那样,靠“偷”OpenAI的数据。

不过市场的恐慌并非空穴来风,DeepSeek的成功预示着,未来AI竞争的核心,或许不只是技术的代差,更是成本的控制力,在这条新赛道上,中国似乎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然而这股AI新势力带来的不只是技术震撼,也成了全球AI治理分歧的一块试金石。

R1模型发布后不久,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印度总理莫迪就联合主持了一场“人工智能行动峰会”,高举“包容”与“可持续”的大旗,希望AI能惠及全球,而不是被少数国家垄断。

DeepSeek作为开源模式的典范,自然成了峰会上的明星案例,被反复提及,证明发展中国家也能玩得起AI。

峰会成果看起来很美,60个国家签署联合声明,承诺投钱、定标准,还要成立一个“CurrentAI基金会”来支持开源工具,但就在这片和谐的声浪中,美国和英国却投了反对票。

刚上任的美国副总统万斯明确表示,美国反对“过度监管”,认为欧洲那套AI法规会扼杀创新,主张让AI自由发展。

当然反对者觉得这无异于打开“潘多ora魔盒”,一旦AI失控,或者大规模抢走人的饭碗,后果不堪设想,在他们看来,适当放慢脚步,给全球一个“无痛转型”的缓冲期,或许才是明智之举。

至于英国,不签字的原因则比较微妙,或许是体量和话语权有限,也或许只是习惯性地跟随美国。

峰会上的分歧言犹在耳,现实中的围堵已经开场。DeepSeek的好景不长,很快就尝到了被定点限制的滋味。

最先动手的是韩国,2月首尔以违反本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为由,禁止在国家设备上使用DeepSeek,紧接着丹麦议会也以数据泄露风险为由跟进。

随后澳大利亚、台湾、意大利等地纷纷出台禁令,理由出奇地一致,数据安全与所谓的“国家安全”,意大利甚至直接要求应用商店下架DeepSeek,澳大利亚则禁止所有联邦政府设备使用。

有意思的是,虽然美国政府层面没有发布全国性禁令,但其商务部下属机构、NASA和五角大楼早已内部屏蔽了DeepSeek,再看这一连串的禁令,发布者大多是美国的盟友或伙伴,行动高度协同。

面对这种局面,中方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外交部发言人明确反对将国家安全概念泛化,并强调会坚定维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而DeepSeek自身也展现了韧性,在2月底迅速推出R2模型,进一步优化性能,用技术迭代来回应外部压力,中国的态度很清晰,人工智能是国家重要战略,不会因外部打压而动摇。

纵观DeepSeek的遭遇,它生动地折射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日益加剧的分裂,一边是法国和印度倡导的合作与包容,另一边则是美国奉行的单边主义和“美国优先”。

DeepSeek的成功既证明了开源模式普惠大众的巨大潜力,也恰恰刺痛了各国在数据主权和产业安全上最敏感的神经,说到底各国对它的围堵,与其说是担心技术本身,不如说是担心数据“流向”中国。

尽管到7月,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已获批向中国出售H20芯片,这似乎说明商业利益有时能给紧张的地缘政治降降温。

但只要看看美国政府机构内部对DeepSeek的持续封锁,以及其盟友体系的整齐划一,就知道水面之下的深层竞争,远未结束。

未来的人工智能,是走向全球协作的康庄大道,还是退回各自为政、壁垒高筑的碎片化孤岛?DeepSeek的故事,已经给出了一个不太乐观的预兆。

0 阅读:72
小胖胖说科技

小胖胖说科技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