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期间,4位开国将军在朝鲜战场上的一张合影! 李达,1905年出生于陕西眉县,年轻时投身革命,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加入红军。他在红六军团担任参谋长,参与长征,组织部队突破敌军封锁线。 抗日战争中,他任八路军129师参谋长,参与百团大战,指挥夜袭,摧毁日军物资仓库。解放战争期间,他作为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协助指挥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 1953年,48岁的李达担任志愿军参谋长,负责战役筹划,统筹各部队行动,为金城战役的胜利奠定基础。他的军事才能在朝鲜战场上得到充分展现。 杨得志,1911年出生于湖南醴陵,16岁参加湘南起义,加入红军。他以骁勇善战著称,红军时期多次率部攻克敌方据点。 抗日战争中,他参与平型关战役,指挥部队伏击日军车队,破坏敌方后勤。解放战争期间,他率第十九兵团参与辽沈战役,攻占锦州要塞,为东北解放立下汗马功劳。 1951年,42岁的杨得志入朝,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在上甘岭战役中指挥部队坚守阵地,抵御敌军猛攻,为金城战役积累了宝贵经验。 邓华,1910年出生于湖南郴州,1928年投身湘南起义,加入革命队伍。长征中,他担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组织部队翻越夹金山,保障行军顺利。 抗日战争期间,他在八路军115师参与平型关战役,率部突袭日军据点,缴获大量装备。解放战争中,他指挥海南岛战役,组织部队乘木帆船强渡琼州海峡,解放海南。 1952年,43岁的邓华接替回国休养的彭德怀,担任志愿军代司令员兼政委,指挥金城战役,展现了卓越的战略眼光。 张南生,1904年出生于湖北黄安,1927年加入红军,参与鄂豫皖苏区反围剿,组织群众运送粮草,保障部队作战。 抗日战争中,他在新四军政治部深入敌后,宣传抗日政策,动员数千青年参军。解放战争期间,他在华东野战军负责政治教育,增强部队凝聚力。 1953年,48岁的张南生担任志愿军第20兵团政委,深入前线开展思想工作,激励战士们以高昂士气投入金城战役,确保部队战斗力。 这张合影拍摄于1953年夏,金城战役筹备期间。志愿军指挥部设在一处隐蔽地点,四位将军齐聚一堂,讨论作战方案。 照片中,李达双手抱胸,目光沉稳,展现参谋长的冷静;杨得志侧身而立,肩上步枪带微微晃动,透出前线指挥员的果敢;邓华正对镜头,军装整齐,体现代司令员的威严;张南生整理衣领,神情肃穆,彰显政委的坚定。 这张照片不仅定格了四人的形象,更记录了他们为战役胜利付出的心血。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收官之战,志愿军面临美军及南朝鲜军的坚固防线 战役前,李达详细分析敌军部署,找出防线薄弱点,制定突破计划。杨得志亲自前往前线,检查部队准备情况,调整战术部署。 邓华统筹全局,协调各兵团行动,确保进攻节奏。张南生深入阵地,组织政治动员,鼓舞战士士气。战役打响后,志愿军夜间突袭,突破敌军防线,重创南朝鲜“王牌”首都师,生俘其副师长,极大震慑敌方。 李达的参谋工作为战役提供了精准支持。他通宵研究地图,分析敌军火力点,提出集中兵力突破的方案。他的计划注重地形利用,避开敌军重火力区域,为部队减少伤亡。 杨得志在战役中展现了灵活的指挥艺术,多次调整部队部署,应对敌军反扑。他的果断决策让志愿军在夜战中占据主动。 邓华作为代司令员,掌控全局,协调炮兵、步兵和后勤,确保各部队行动一致。张南生的政治工作让战士们斗志昂扬,许多年轻士兵主动请战,誓死捍卫阵地。 金城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四位将军的密切配合。李达的筹划确保了战术的精准执行,杨得志的指挥保证了前线的灵活应对,邓华的统筹让各兵团形成合力,张南生的动员为部队注入了精神动力。 这张合影背后,是他们在战场上的默契协作,是志愿军将士的血汗付出。战役结束后,敌军被迫签署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取得重大胜利,这张照片也成为那段历史的永恒见证。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4位开国将军在朝鲜战场上的一张合影! 李达,1905年出生于陕
暖阳温暖人心
2025-07-23 14:01:28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