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印度制造的电视机快要撑不住了!不是质量不行,也不是没人买,而是拆开外壳,里面躺着的中国零件多得让人心慌。 在印度市场售卖的所谓“印度制造”电视机,只要拆开外壳,就会发现显示屏、主板、芯片乃至螺丝钉,八成都贴着“Made in China”的标签。 更扎心的是,连苹果这样的“高端玩家”也来补刀,塔塔集团在印度生产的iPhone外壳,良品率只有50%,一半产品直接被苹果退货,印度工人边哭边修,中国工程师却得飞过去“救火”,因为“生产线得靠中国技术搭”。 这场景像极了当年中国被骂“世界工厂”时的窘境:2000年初,中国制造的玩具、衣服贴着外国标签,利润被中间商抽走大半。 但如今,中国已从“组装车间”升级为“智造强国”,而印度却还在原地踏步,甚至越活越回去,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2014年的15.3%跌到12.6%,创60年新低。 印度制造业的“病根”,藏在政策里,比如印度政府对进口零部件加税,本意是逼企业“自力更生”,结果却让成本飙升,中国零件便宜又好用,印度企业宁可交税也要买,因为自己造更贵、更烂。 更讽刺的是,印度一边喊“自力更生”,一边对中国技术越来越依赖,2023年,印度扩大智能手机、太阳能板生产,结果发现:没有中国的稀土磁体、显示屏和生产线技术,连组装都玩不转。 制造业不是“空中楼阁”,得靠港口、铁路、电力这些“硬家伙”撑着,但印度的港口,效率低得让人抓狂,集装箱吞吐量连中国港口的零头都不到,货物堵在码头像堵车,交货期一拖再拖。 印度想当“中国制造的替代者”?先问问自己:零件能自给自足吗?生产线能稳定运行吗?工人能造出合格产品吗?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靠的是“苦练内功”:从“三来一补”到高铁、5G、新能源车,一步一个脚印。 而印度呢?政策朝令夕改,税负高得吓人,垄断巨头掐着脖子,小企业连口汤都喝不上,这种情况下,就算把“印度制造”的牌子挂满全球,拆开一看,里面还是“中国心”。 其实中印制造业未必是“你死我活”的对手,拉胡尔·甘地喊出“变革”,苏杰生访华谈“合作”,说明印度政客也明白:与其硬刚中国,不如学学中国怎么搞制造。 毕竟在全球产业链里,“替代者”永远干不过“创新者”,印度要是能先把电视机里的中国零件换成自己的,再谈“超越中国”也不迟。
感觉印度制造的电视机快要撑不住了!不是质量不行,也不是没人买,而是拆开外壳,里面
掘密探索
2025-07-23 12:48:0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