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一个意大利记者违反约定,暗中偷拍下了一张本不该拍的照片,结果后来这张照片竟被印了9000万张,在全世界疯传,同时也成为了这位记者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时刻!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这位满头白发的意大利人焦尔焦·洛蒂当时才32岁,作为意大利《时代》周刊的摄影记者,他跟随意大利外长访华。当得知能与周恩来总理会面,一个疯狂的念头在他心里点燃:一定要为这位传奇人物拍一张肖像。 想拍照太难了,使馆提前打了招呼:会见现场禁止带相机。随身携带胶卷闯关,洛蒂把相机藏进大衣内侧,他对自己说:“错过今天,可能再也见不到这位伟人。” 洛蒂被排在队伍中间位置,眼看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他主动与人交换位置,悄悄躲到队列尾巴上去。就在等待的当口,他捕捉到一个关键情报:周总理法语说得极好,洛蒂的法语正是母语水准。 轮到他时,洛蒂果断用法语开口:“总理先生,我得向您坦白一件事。”周总理扬起眉看着他。“我违规把相机带进来了……”洛蒂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总理的目光扫过他外套下隐约的相机轮廓,竟幽默地回应:“您这满头白发的人也会骗人?”现场紧张气氛瞬间松动。 “我恳求为您单独拍张照片,哪怕只有十秒钟!”洛蒂抓住机会急声道。总理轻轻侧身默许。 没时间找角度了,洛蒂端起相机,屏住呼吸按下快门。直觉告诉他:不够好。他斗胆请求:“总理,能再来一张吗?”周总理仿佛懂得艺术家的心思,配合地微调姿态,视线投向远方。 洛蒂的手没有颤抖,他抓住了那个永恒的瞬间——总理深邃的眼眸,疲惫却坚毅的侧脸,交织着睿智与忧思。洛蒂知道这张照片成了。 警卫的脚步已逼近,洛蒂闪电般换下胶卷藏在衣袋里,又塞进新胶卷做了掩护。警卫不容分说收走了洛蒂手中的相机,幸而真正的宝藏已安然无恙地贴在他的胸前。 几天后,洛蒂洗出照片那一刻心跳如鼓。灯光下,那张珍贵的底片没有辜负他。照片上,周总理身姿挺拔中透出一丝疲惫,凝望远方的目光深邃如海。 1973年3月,这张名为《沉思中的周恩来》的照片刊登在《时代》周刊封面。整个西方世界为之震撼—他们看到的不再是刻板印象中的东方领导人,而是一位智慧、深邃、略带忧伤的政治家,人性的光芒穿透了意识形态的壁垒。 这张照片开始席卷全球,据洛蒂回忆:“我后来亲眼看到,许多外国领导人将它郑重陈列在办公室墙上。”邓颖超同志也深情评价,这张照片捕捉了总理最真实的瞬间,是一生最好的肖像之一。 那个特殊的年代,这张照片被反复印刷传播。当洛蒂在1973年11月带着放大照片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总理握着这位满头白发的意大利人的手微笑:“这次可没藏相机吧?”现场一片笑声。 这张照片,在没有网络的世界里,创造了惊人的9000万次传播奇迹。它超越政治、穿透人心,那是人类对睿智与风骨的共同渴望。 洛蒂用生命守护的这一次快门,成了他职业生涯的巅峰,也成为中华儿女怀念周总理最为珍贵的光影记忆。 这张经典照片用无声的力量诉说:真正的伟大,足以在瞬间永恒。 信息来源: 人民网——摄影家自述:我如何拍下周恩来生前最好的一张照片
1973年,一个意大利记者违反约定,暗中偷拍下了一张本不该拍的照片,结果后来这张
玉尘飞啊
2025-07-23 11:28:51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