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驻美大使崔天凯说:中美在好些关键地方根本谈不拢,因为美国压根不想和中国来场真心实意的对话,他讲这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多年外交经验观察得出的结论,崔天凯从2013年到2021年在美国当大使,整整八年,亲身经历了从奥巴马到特朗普再到拜登三届政府的政策转变。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长,美国的全球地位感受到了巨大压力,这种“战略焦虑”决定了美国不会轻易接受中国成为新的强大对手,一旦美国把中国定位为最大的竞争者,这种根子上的目标不一致,便很难通过对话徘徊解决。 两国在很多根本问题上针锋相对,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这是结构上的矛盾,而不是某个领导人的一句话能扭转的。 以前中美有很多合作,经贸领域彼此市场互补,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可美国连续不断通过加税、管控高科技出口,并且打压中国企业,把贸易和科技安全挂钩,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中国这边也加快了自己的科技自立,想要减少对外依赖,这种脱钩无论说出口时多委婉,本质都是双方都不想轻易退让,哪怕表面上说还要谈,实际却一点都不愿给对方让路。 信任墙越砌越高,合作土壤也越来越薄弱,双方越谈越觉得没法解决根本性分歧,经贸关系成了新的摩擦爆发点。 意识形态上的争议更像一道天然屏障,美国一直以自己的价值观和制度为标准,频繁借题发挥,在涉港、涉疆、台湾这些敏感领域,极力批评中国,联合盟友施加压力,中国则坚决维护自身发展道路,不接受外来干涉。 在观点、原则上,谁也难以动摇彼此立场,有时候双方明知道争辩没有意义,却也都不愿意先松口,价值观之争不像贸易能量化,让步和妥协几乎找不到切入点。 两国在南海、台海这些敏感地带摩擦不断,美国拉着盟友加大介入力度,强调区域安全,而中国在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上,一步都不会退让。 这些摩擦累积下来,双方虽然都说要避免误判,但实际发生的对峙和危险事件并不少,缺乏足够互信,加上没有能管控危机的有效机制,让局势更加复杂,万一局部火花点燃,想及时扑灭就更加难。 崔天凯在2023年10月29日说美国对中国的政策选择,从根本上来说是抱着防范甚至遏制的态度,哪怕有沟通,也只是表面功夫,“真心实意”这四个字,往往只是说说而已。 他的观点其实跟不少关注中美问题的人一样,有一种无奈,哪怕坐下来谈,背后其实都带着自己的小算盘,这不是不谈的问题,而是即使坐在一起,条件没法一致很多东西根本谈不拢,尤其是当互信丧失,谈判只能滑向“各说各话”,距离真正解决问题还差得远。 和解与合作的路,并不是完全断了,还是有很多专家在呼吁,两国保持开放沟通渠道,尽量避免误判升级,建立一些危机应对机制,这些年不时能看到中美高层通话,双方也都在强调“负责任地管理竞争”。 如果结构性的矛盾一直存在,靠几句好听的话根本没法改变现状,分歧无法回避,合作也不能彻底放弃,唯一能做的是把风险降到最低,不让局势滑向不可控的地步。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参考来源:湖视频 中国前驻美大使崔天凯:原来美国人嫌中美之间对话多了,他说我们不能为了对话而对话。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也可以跟他说同样的话,你如果没有诚意,没有一个平等相待的态度,那光为了对话而对话也没有多大意义。
前驻美大使崔天凯说:中美在好些关键地方根本谈不拢,因为美国压根不想和中国来场真心
小加娱的史书
2025-07-23 10:16:33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