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今天(23日)发文说:“80年代我上大学的时候,从上海到北京要坐夜班火车,现在只要4个小时左右。如今的中国,世界最大的高铁、高速公路、邮政快递网络,连接着每一个村镇,没有一个人掉队。”
评几句: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分享的这段经历与感悟,字里行间都是中国飞速发展的生动注脚。从80年代上海到北京的夜班火车,到如今仅需4小时左右的高铁旅程,这时间的大幅缩减,背后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跨越。高铁网络的飞速发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出行效率,更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融合,让城市与城市、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 。
而当谢锋大使提到世界最大的高铁、高速公路、邮政快递网络连接着每一个村镇,没有一个人掉队时,这其中蕴含的意义更为深远。高速公路的四通八达,让物流运输更加便捷高效,推动了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循环;邮政快递网络深入村镇,则反映出中国在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的决心与成就。这意味着即使是偏远地区的居民,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近乎相同的便捷服务,无论是接收网购商品,还是将本地特产销往全国各地,都不再困难,这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些发展成果,彰显出中国强大的国家实力与发展韧性。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中国攻克了无数技术难题,自主研发出一系列先进技术,从高铁的核心技术到高速公路的建造工艺,都体现着中国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同时,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和高效的组织协调能力,这也展示了中国强大的资源调配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
从国际视角来看,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取得的成就,为世界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经验。许多发展中国家渴望改善本国的基础设施状况,中国的成功案例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和方向,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分享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开展合作项目,助力各国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促进共同发展 。在面对美国一些无端指责和遏制时,这些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就是最有力的回应,表明中国走的是一条独立自主、和平发展、造福人民的道路,中国的发展是为了实现自身进步,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