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其深远影响并非简单地局限于两国本身或美国的经济收益。文

梁君浩说 2025-07-22 20:55:37

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其深远影响并非简单地局限于两国本身或美国的经济收益。文章指出,这场战争为**德国的军事崛起**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使其得以突破长期的军事限制。

---

### 德国军力现状的尴尬

俄乌战争爆发之初,欧洲各国普遍感到恐慌。作为欧洲经济强国的德国,其军事实力却显得捉襟见肘。文章提及,德国的军事装备老旧,妥善率低下,甚至在演习中出现士兵用扫把代替机枪的窘境。例如,其200多架战斗机中只有65架能够飞行,13艘护卫舰中也有5艘无法运作。这种落后的军力状况,在面对地区冲突时显得尤为突出,也促使德国寻求改变。

---

### 借俄乌战争之机实现军事突破

俄乌战争为德国提供了“强军”的借口。文章指出,德国利用这一时机大幅增加军事开支,购置先进武器装备,例如美国的F-35战斗机和以色列的“苍鹭”无人机。此外,德国还更新了海军的潜艇和护卫舰,甚至连士兵的夜视仪和防弹衣都进行了全面更新。

更值得注意的是,德国还首次在海外实现永久驻军,在立陶宛部署了4800名士兵和200名文职人员。这不仅是二战结束70多年来的首次,也为德国提供了名正言顺的练兵场。德国国防部甚至将此视为“实战数据报告”,积极升级现有装备,并通过向东欧国家出售淘汰的旧坦克来清理库存并赢得口碑。

---

### 国内阻力与外部压力并存

尽管德国政府积极推动强军,但国内也存在反对声音。极右翼的选择党反对为“别人的战争买单”,一些默茨总理的支持者也反对通过举债扩军。

然而,俄乌战争带来的“紧迫感”以及美国的施压(如威胁撤军和要求欧洲承担更多防务责任),使得德国政府面临巨大压力。为了维持其“欧洲老大”的地位,德国不得不加速强军步伐。为此,默茨政府甚至推动解除《基本法》中的“债务刹车”限制,并在立陶宛组建“德国旅”,还积极与法国、波兰等国举行联合军演,将自身塑造成“欧洲防务自主”的领导者。

---

### 突破军事禁忌,实现战略胜利

文章强调,德国虽然口头上宣称“防御优先”,但实际行动却在突破二战后的军事禁忌。例如,德国在立陶宛边境部署了射程可达500公里的“金牛座”巡航导弹,该导弹理论上可打击到莫斯科。

总体而言,俄乌战争让德国摆脱了“战败国”的历史包袱,借着“保护盟友”的旗号,实现了军费翻番、海外驻军合法化,甚至修改了宪法。文章认为,对于德国而言,能够借此机会将自己从“欧洲提款机”转变为“军事强国”,才是其真正的“战略胜利”。这场战争背后的地缘政治博弈,远比战场上的硝烟更为复杂。

---

您认为德国的这一系列军事动作,会对欧洲未来的安全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