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想让中国跪着帮欧盟的幻想泡汤了。据报道经中欧双方商定,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于7月24日访华。 欧盟这次访华表面强硬,实则暴露了其在全球棋局中的战略尴尬。美国特朗普政府于7月猝然宣称,对欧盟商品加征30%关税,且要求欧盟企业迁至美国。这一“背刺”之举,令欧盟始料未及。 欧盟夹于中美之间,陷入两难境地。对华强硬,恐失庞大市场;对美妥协,则会遭受经济重创。 在这种困境之中,冯德莱恩团队最终决定调整姿态前来北京谈判,其真实目的乃是为应对美国压力寻觅筹码。 欧盟试图用“取消峰会”威胁中国,却忘了中国的外交字典里从没有“下跪”二字,白兰地反制措施就是最直白的回应——要谈可以,但请放下居高临下的施压姿态。 欧盟内部的分裂也让其对华政策步履蹒跚。当冯德莱恩喊着“去风险”口号时,德国车企正眼巴巴盯着中国市场,法国酒商因反倾销税叫苦不迭,东欧国家则更倾向追随美国。 马克龙倡导的“战略自主”与冯德莱恩的“对美靠拢”路线在布鲁塞尔角力,迫使此次访问从冯德莱恩单人行程升级为“双主席”共同参与的罕见安排。 这种模式转变本身就说明欧盟内部任何一派都无法单独主导对华政策,冯德莱恩此行更像是为安抚内部不同声音的政治表演。 在地缘政治议题上,欧盟的施压策略同样碰壁。冯德莱恩于欧洲议会中竟要求中国“远离俄罗斯”,甚至妄图以推迟签署气候声明为筹码。面对欧盟的施压,中方仅以“正常合作不针对第三方”这一表述,便明晰地划清了底线。 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访华前夕,欧盟刚刚通过对俄新制裁,还将10家中国实体列入名单。中国商务部旋即作出强硬回应,要求其“即刻停止错误行径”。这种你来我往的交锋,预示着峰会上的地缘议题讨论注定不会轻松。 尽管存在诸多摩擦,中欧关系的韧性却出乎意料地顽强。在数字科技范畴,双方的互补性愈发显著。欧盟于基础算法和理论研究方面积淀深厚,而中国在工程化应用与场景落地方面独具优势。 从比亚迪赴欧建厂,到中德自动驾驶联合研发;从华为参与5G建设,再到共同制定AI伦理规则。这些合作无不印证,中欧完全能够超越零和博弈。 无怪乎王毅外长着重指出,中欧身为两大力量,只要秉持对话合作,“阵营对立便难以构筑”;只要选定开放共赢,“经济全球化之潮流就不会倒转”。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半个世纪的交往给予双方重要启示:健康的关系并非一方委曲求全地妥协,而是基于相互尊重的平等对话。 欧盟如今站在十字路口,一边是美国关税大棒下的经济胁迫,一边是中国敞开的发展机遇。冯德莱恩此行若仍抱着“中国必须让步”的幻想,只会空手而归;但若能真正放下身段,将发现中国始终为合作敞开大门。 素材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官方账号 2025-07-04 06:29
看来想让中国跪着帮欧盟的幻想泡汤了。据报道经中欧双方商定,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
梅梅谈世界
2025-07-22 14:30:3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