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食盐既是奢侈品也是管控品,宋代的高级官员是如何获取所需的食盐? 在没有冰

小说红楼 2025-07-22 01:27:06

在古代,食盐既是奢侈品也是管控品,宋代的高级官员是如何获取所需的食盐? 在没有冰箱的古代,食盐是保存食物的 “救命药”。江南渔民晒制的鱼鲞,北方猎户熏制的腊肉,都离不开盐的加持。 医学典籍《千金要方》更明确记载:“人不可一日无盐,失之则脏腑衰竭。” 但食盐的价值远不止于此。 北宋熙宁年间,三司使曾布在给皇帝的奏折中算过一笔震撼人心的账:“天下岁入缗钱六千余万,而盐利占其三分之一。” 这意味着帝国近三成的财政收入来自食盐专营,远超田赋之外的任何税种。   从汉武帝推行 “盐铁官营” 开始,这片晶莹的晶体就成了历代王朝的 “钱袋子”。   宋代对食盐的管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朝廷将全国划分为十几个盐区,淮南东路的海盐、陕西路的池盐、四川的井盐,都由专门的 “盐铁司” 统筹调度。   普通百姓只能凭 “盐引”(购盐凭证)在指定盐铺购买,每斤盐的价格被官府严格限定,私贩食盐超过十斤便要判死刑。   但对于官员群体,朝廷却网开一面。根据《宋史・职官志》记载,从一品的宰相每月可领 “官盐” 三十斤,九品的县令也能分到五斤,这些盐不仅免税,品质更是远超民间流通的粗盐。   “公使盐”,是宋代高级官员获取食盐的重要渠道。 所谓 “公使”,即公家招待之意,朝廷为各州府衙门配备专门的 “公使库”,用于宴请、馈赠等公务开支,而公使盐就是其中的重要物资。   根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像开封府、临安府这样的重要衙门,每年可领公使盐数千斤,这些盐既可以供公厨使用,也能在官员间相互馈赠。   但这看似合规的制度,很快就成了权力寻租的温床。一些官员甚至将公使盐作为拉拢关系的筹码,每逢年节,用精致的锡罐封装优质官盐,馈赠给上司或同年,罐身上往往刻着 “敬呈某大人钧鉴” 的字样,比金银珠宝更显 “雅趣”。   在苏轼任杭州知州期间,就曾收到过两浙转运使送来的 “越瓷盐罐”,罐内装着稀有的 “吴盐”。   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转运使馈盐二十斤,越瓷为器,其白胜雪,然吾知此盐每斤当值百钱,而民间买盐每斤不过三十,其间差价,恐非正途所得。”   这种心照不宣的馈赠,构成了宋代官场隐形的社交货币。   这种皇帝的特殊赏赐,是高级官员获取顶级食盐的最高荣誉。 南宋理宗时期,权臣贾似道因 “鄂州之战有功”,一次就获赏贡盐五百斤,他将这些盐分装成百余个小礼盒,分赠给朝中亲信。   但对于更多官员而言,他们获取优质食盐的渠道则游走在合规与违规的灰色地带。   曾任成都知府的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四川制置使范成大在任时,发现属下官员常 “以井盐与茶马司交易,换取蜀锦、药材”。   四川的井盐品质极佳,但朝廷对其管控极严,每口盐井的产量都有定额,官员们便利用职权,将超额开采的井盐私下与茶马司交易,换取稀缺物资。   更隐秘的方式是 “盐引分润”。宋代实行 “盐引法”,商人需向官府购买盐引才能合法贩盐,而高级官员往往能通过盐铁司的关系,以极低价格获得盐引,再转卖给盐商赚取差价。   曾任临安知府的韩侂胄就被御史弹劾 “与盐商勾结,每岁分润盐利数万缗”,而这些利润的一部分,就体现为盐商 “孝敬” 的上等好盐。   官员的食盐供给,往往随着职位变动而剧烈波动。根据《宋史・食货志》,官员被贬谪后,其 “官盐配额” 会按品级相应削减,若是被贬到偏远地区,甚至可能完全失去官盐供应。   南宋权臣韩侂胄被诛杀后,其家产中查抄出的 “私盐” 达数万斤,这些曾象征权力的盐,最终成了定罪的铁证。   而对于外放的官员,获取食盐的方式则更加灵活。   曾任广州知州的包拯在《包孝肃公奏议》中提到,岭南地区盛产海盐,当地官员常 “以薪俸向盐户换盐”,每石米可换盐五斤,虽不合规矩,但在交通不便的岭南,这是维持日常用度的无奈之举。   包拯自己则坚持按市价购买,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虽岭南盐贱,然为官者当守本分,不可与民争利。” 宋徽宗宣和七年,权臣蔡京的府邸正在举办奢华的夜宴。席间一道 “水晶脍”(生鱼片)引得宾客惊叹,鱼片上撒的盐粒如碎钻般闪烁。 蔡京得意地介绍:“此乃海南崖州所产‘水晶盐’,每斤需用三匹绢帛换取,寻常州府的通判,一年俸禄也换不来十斤。” 座下的户部侍郎悄悄掐了掐手指:此时北方的金军已逼近太原,边军将士却因缺盐而战斗力锐减,而眼前这桌宴席用掉的盐,够一个普通士兵吃十年。   这场宴席上的盐,恰是北宋末年盐政崩坏的缩影。蔡京为满足徽宗的奢靡需求,推行 “盐钞法”,允许商人用重金购买盐钞(即盐引),却不断增发新钞导致旧钞贬值,引发盐业市场混乱。   同时,他利用职权将各地优质食盐纳入私囊,仅在苏州就设有专门存储私盐的 “盐仓” 十余处,其家产中的食盐价值达数百万缗。   这种疯狂的掠夺最终引发了灾难性后果。   宣和年间,淮南地区爆发 “盐民起义”,起义领袖方腊在檄文中痛斥:“朱勔(蔡京党羽)等贼臣,尽夺盐利,使吾民无以为生!” 这场起义虽被镇压,却极大动摇了北宋的统治根基。

0 阅读:36
小说红楼

小说红楼

喜欢红楼梦,愿意和你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