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将派兵,火车直达基辅,普京还剩47天限期,对中国不是好消息。原来美国优先并非只是一句口号,反而是需要用到现实当中的试验田,首个试验对象正是乌克兰。 近期国际局势的焦点,绕不开三十多个西方国家酝酿派兵乌克兰这事。法国总统马克龙是牵头者,拉着这群国家搞起援乌阵线,天天开会敲定细节。 英国更是直接,和法国合计着等所谓 “停火” 后,派五万人过去,还美其名曰 “维和部队”。甚至把指挥中心在巴黎搭好了,设备人员全到位,这哪是临时起意,分明是早有预谋。 细看这五万人的构成,压根不是什么维和配置。里面一万多是专门破解俄罗斯通讯密码的,八千多人带着能干扰雷达的设备,这些设备早前在叙利亚就用来压制俄军,针对性极强。 运输准备也透着实战味:波兰火车站里,二十多列火车正加装防爆装甲,还喷上乌克兰铁路的颜色,就为了躲开卫星侦察;波兰到基辅的铁路也在加班检修,货运调度表排到下个月,全按实战标准来。这哪是维和,明摆着是换个马甲驻军。 俄罗斯的反应早摆上台面。普京划下的 47 天限期,藏着精准算计 。 6 月 15 日是德国议会夏季休会截止日,若之前定不下驻军拨款,欧洲多国计划就得拖到 9 月后;另一个节点是 7 月初,欧盟得把天然气储备提到 80% 过冬,可俄罗斯刚把北溪管道输气量降了,德国巴斯夫集团直接关了两条生产线,这家企业 12% 的化工产品靠中欧班列销往中国。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说得明白“任何作战部队踏入乌克兰,都是踩俄罗斯的侵略红线。” 普京更是放话,不排除全面对抗,俄军核威慑力量最近频繁演习,信号再明确不过。 美国在这局里的角色耐人寻味。嘴上说 “不直接派兵”,却在背后给马克龙们递消息、出主意。说白了,乌克兰就是美国 “美国优先” 的试验场。 让欧洲盟友先冲,试试能不能压住俄罗斯,自己躲后面捞好处。 这对中国可不是好消息。咱和欧洲的贸易,三成多靠中欧班列,乌克兰周边线路是关键通道。真打起来,铁路断、港口封,货运不出去,企业损失得多大?能源方面更悬,俄罗斯是咱们重要石油供应国,管道运输线有段挨着乌克兰,局势一乱,供应保不齐受影响,油价波动会直接牵连老百姓加油、企业开工。 经济上的连锁反应更具体。中欧班列从乌鲁木齐到汉堡的路线,最近加了两条绕哈萨克斯坦的道,单趟多走 620 公里,多花 36 小时,成本涨了 2.3 万美元。 俄罗斯还要求从 7 月起,中俄原油贸易用卢布结算的比例提到 55%(之前是 40%),这直接让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赶紧找中国央行,想调整本币互换规模,怕人民币在中亚的流通份额受挤压。 乌克兰那边也在变。泽连斯基新任命的总参谋长瑟尔斯基,曾在北约学院进修,专门研究过 “对抗俄军装甲集群”,上任就把乌军培训教材换成法语,说是 “对接友军指挥体系”。 基辅火车站每周有 12 列标着 “人道主义物资” 的火车进站,卸货时全程由北约军官监督,乌克兰铁路人员都无权查看清单 。这哪是运物资,分明是在铺垫指挥系统。 各方都在打自己的算盘:马克龙想借派兵巩固欧盟主导权,英国想靠驻军插手欧洲事务,美国想让欧洲消耗俄罗斯,俄罗斯赌西方不敢越红线。可历史教训摆在那,当所有人都觉得 “对方会退缩” 时,最危险的局面就不远了。 中国外交部最近一周见了 11 个欧洲驻华大使,每次都提一个数:2023 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38% 靠陆路,其中 6 条路线过乌克兰周边。 这话再明白不过:局势乱了,谁都没好处。毕竟中国是 120 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经不起这种没谱的动荡 。劝和促谈,从来不是空话,是实打实的利益关切。 参考信息源:网援引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正在考虑由联合国牵头采取维和行动来保护未来达成的俄乌和平协议的可能性。英国首相斯塔默和马克龙一直在推动组建北约和欧盟国家的 “志愿联盟”,以组建一支获得美国安全保证的维和部队。
俄罗斯最先进的导弹在基辅炸了三年,结果乌克兰高层们照样活蹦乱跳。最近普京终于回
【5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