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留给中国“三大教训”:别迷信导弹,别轻视美国,别心慈手软。这次俄乌冲突,虽然跟咱们没啥关系,但俄军却给中国留下了“三大教训”,一来是不能迷信导弹,二来是不要轻视老美,三来是不能心慈手软,这分别该如何解释呢? 就说那导弹吧,俄军一开始把宝全压在这上面。开战头几个月,“口径” 巡航导弹天天往乌克兰的军事基地扔,想着靠这玩意儿速战速决。可真打起来才发现,导弹这东西再厉害,也得有其他本事搭着才行。 乌克兰的防空系统本来不算啥厉害角色,可架不住美国在背后递情报。美军的侦察卫星一天二十四小时盯着俄军导弹的发射点,这边刚点火,那边乌军的雷达就知道该往哪儿瞄了。俄军的导弹还没飞到目标上空,就被 “爱国者” 防空系统拦下来不少。 更头疼的是导弹的家底问题。俄罗斯的导弹工厂以前好多零件都得从欧洲买,现在西方一制裁,生产线直接掉链子。2023 年下半年,俄军发射的导弹数量明显少了,有回甚至整周都没动静。 后来没办法,只能把苏联时期库存的老导弹翻出来用,那些导弹的导航系统早就过时了,打出去偏个几十公里都不新鲜。这事儿说明,光靠导弹数量多没用,得有能持续造、造得好的本事,还得有办法让它不被人拦住。 再说说美国这号对手,俄军算是真切体会到它的厉害。美国没直接派兵上场,可它的影子在战场上到处都是。美军在波兰建了个情报中心,几百号人天天盯着卫星图片分析俄军动向。 赫尔松那仗,乌军能精准炸掉俄军的浮桥,就是因为美国人把俄军的行军路线、桥梁承重数据都摸得门儿清,直接把坐标传给了乌军。 美国给乌克兰的武器也挺会挑时候。知道乌军缺防空武器,就赶紧送 “NASAMS”;见俄军坦克集群厉害,立马把 “标枪” 反坦克导弹运过去。这些武器单个看不算顶尖,可架不住美国能根据战场变化随时调整援助清单,跟给乌军 “量身定做” 似的。 经济上的釜底抽薪更狠。美国联合欧洲把俄罗斯踢出 SWIFT 系统后,俄罗斯想从国外买零件都付不了钱。俄罗斯央行存的 3000 多亿美元外汇储备,被美国联合盟友冻了个结实,想用都用不了。俄罗斯只能靠卖石油换人民币过日子,可好多国家买石油还是认美元,这就让俄罗斯手里的钱花起来特别费劲。 最后说说打仗时的那股子狠劲。俄军一开始总想着 “体面” 点,结果吃了大亏。2022 年春天都打到基辅边上了,却没敢往城里硬闯。当时乌军主力还在顿巴斯,基辅城里没多少正规军,俄军要是咬咬牙空投几千伞兵,说不定战局早就变了。可俄军偏偏停下来等着谈判,这一等就给了乌军喘气的机会。 西方的武器就是趁这时候哗哗往乌克兰运。等俄军反应过来想攻城,乌军已经在城外修好了工事,手里还多了不少 “毒刺” 导弹。俄军的坦克刚靠近,就被从楼顶上打下来,损失不小。后来俄军想炸乌克兰的电厂,也犹豫了大半年,等真动手的时候,乌克兰早就从欧洲弄来一大批发电机,老百姓家里停电也能对付着过,这仗打起来就更费劲了。 这些事儿串起来看就明白,现代打仗早不是单靠哪样武器能赢的。得有整套系统撑着,导弹厉害还得有防拦截的本事,工厂能不停造新家伙;看对手不能只看它派多少兵,得防着它从经济、情报、舆论方方面面下手;下决心的时候更不能含糊,该狠就得狠,犹豫一秒可能就错过整个战局。
俄军留给中国“三大教训”:别迷信导弹,别轻视美国,别心慈手软。这次俄乌冲突,虽然
古今知夏
2025-07-21 16:01:42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