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6年的香积寺之战,证明了一点,能够撼动大唐的,只有大唐自己。 精锐的唐兵都在

不看风景的万科 2025-07-21 15:23:33

756年的香积寺之战,证明了一点,能够撼动大唐的,只有大唐自己。 精锐的唐兵都在安史叛军的手里,西北边军还是差一些,否则也不会向回鹘,大食等借兵了。叛军头领是胡人但是麾下绝大部分人都是汉人,平叛的将领大部分也都是胡人,玄宗和李林甫两个人把汉将的上升通道给断了,那就把大唐毁了。 长安城往南几十里,有座香积寺,756年那地方安静不了。数不清的军士挤在那儿,喊杀声震天动地。仔细看过去,会觉出点蹊跷:两边都举着大唐的旗号,都操着大唐的口音,盔甲样式也差不多,可刀枪砍杀是真要命的。安禄山反了才一年多点,这中原最富庶的心脏地带,却成了大唐军人自相残杀的血池子。香积寺这一场恶斗,扯开了盛世底下最深的口子:原来真能把这天下搅得天翻地覆的,不是外人,正是大唐自己练出来的这把刀。 安禄山起兵,带的不是什么外族联军。他那所谓的范阳、平卢、河东三镇“叛军”,根子上全是正牌儿的唐朝边防军!安禄山自己在边境混了二十年,玄宗皇帝放权让他管,他攒的家底就是那支名震天下的东北边防精兵,总数足有十五万上下。这些兵的饷粮、装备、训练,全是朝廷给喂出来的铁疙瘩。他们不认字不认人,就认那碗兵饭和安禄山那张脸。等安禄山造反大旗一举,这些本该替皇帝守边关的人,转眼就调头,成了捅向长安腹地的尖刀。说穿了,叛军主力,骨子里就是大唐自己培养、自己供出来的职业杀才。 叛军这边攥着大唐最锋利的刀刃,那守大唐这边的官兵呢?别提了。那些年为了防备吐蕃、突厥啥的边患,最能打的部队都调去西北守着了。这些西北边军也算苦出身,拉弓打箭还行,可跟安禄山手下那群长年累月磨刀练阵、专干刀口舔血营生的职业杀场老手比起来,火候差得不是一点半点。朝廷一开打就觉出吃力了,叛军就像捅破一层窗户纸那么轻松,一下子捅到长安跟前。皇帝老子没办法,只好低声下气去找回鹘人借兵,还听说请了大食(阿拉伯)那边派人助拳。丢人丢到家了,对付自己养的兵,居然得靠外人来帮手!这局面摆出来,朝廷的虚弱和老底子掏空,都摊在了阳光下。 你琢磨琢磨这叛军的头儿安禄山、史思明是胡人,可底下真挥刀往前冲的,十个里有九个半是普通汉兵。再看替皇帝平叛的那些大将:守潼关的哥舒翰是突厥人,稳住局面的大功臣郭子仪有鲜卑血统,他手下那个拼命三郎仆固怀恩也是铁勒种,连后头那个差点又反的李光弼,也是契丹的根。 汉人将领呢?有名有姓能独当一面的,一个巴掌数得过来。问题就出在皇帝玄宗头上!他是好皇帝做久了,忘了自己姓啥,觉得四海升平,只想着找点乐子。老宰相李林甫是个精得流油的人物,他巴结皇帝也为了自己位子稳,在玄宗耳朵边使劲吹风:“皇上啊,那些汉家文官出身的将领,不能信!他们书读多了,鬼点子也多,您重用胡将好!胡将识字少,心思也直,就晓得打仗卖命!” 玄宗听得顺耳,觉得有道理,朝廷上下能打能扛的位子,全交给了安禄山、哥舒翰这些胡人。高仙芝、封常清这几个还算能打的汉将,结果要么被诬陷处死,要么给冷落在角落里生锈。 这么一整,坏了菜!汉人里头稍微有点本事、懂兵法的精英,想出头上进的路子被硬生生掐断。朝廷的军队呢?实权都捏在几个胡人将军手里头。等安禄山翻了脸,朝廷急眼了,想去现抓几个可靠又能打的汉人将领出来,发现朝中压根没有!将才断层,是大唐给自己挖的最致命的一道壕沟。 756年阴历七月,香积寺那一仗打得可叫惨烈。叛军那边领兵的是安守忠、李归仁;朝廷这边是郭子仪带着仆固怀恩等人。两边军队都号称十几万,说白了都靠大量汉兵撑着场面。这些汉兵都是苦出身,打仗是为换口饭吃,可骨子里流的还是大唐的血脉。 这一天挤在狭窄战场上,他们面对面砍杀起来的场面,让人看着都心凉。长矛捅穿的是乡亲的肚皮,陌刀砍断的是同袍的手臂。前头倒下一个,后边踩着血肉模糊的尸体接着扑上去撕咬。 史料上说仗打到这份上,尸体堆得绊脚,血流得跟小河沟似的,死人丢下的铠甲兵器把路都堵死了。香积寺周围几十里,全是惨呼哀嚎。这场仗死了多少人?后来粗略统计,两边加一块,死了至少六万! 这不是胡汉之争,这是大唐的精血在一块块土地里被自己人放干!仗是朝廷兵打赢了,可那哪是胜利?那是揪着自己肠子硬生生扯断。看着满地的尸首,谁不寒心?这都是大唐的子民啊!他们本不该死在这里,死在自己人手里! 香积寺的血不是偶然洒下的。它是大唐帝国几十年光鲜表面下,根子烂透结出的苦果子。自己的刀磨得太利,用错了方向;自己的路走得太窄,逼得人才没得选。盛世崩塌的轰响过后,回望长安城外的香积寺,才知道这伤口的疼,早在大唐顶盛的宫殿里,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0 阅读:57

猜你喜欢

不看风景的万科

不看风景的万科

不看风景的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