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总是揪着不放,频频挑衅中国,可为什么现在却安静下来了?原因很简单,日本的低调并不是主动退让,而是中国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让他们不敢再轻易硬碰硬。 今年5月3日那场直升机驱离事件,算是把日本的底牌彻底掀开了,中国海警2502舰的舰载直升机刚升空,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15J战机还没来得及打开火控雷达,这话传到东京,岸田内阁的会议室里,经济大臣手里的茶杯都差点摔在地上。 2012年石原慎太郎鼓捣“购岛”闹剧时,日本海上保安厅的PL62号巡逻船还敢在中国渔船跟前耍横。中国海警的4000吨级执法船“海警2901”号往钓鱼岛12海里线外一停,船上的76毫米舰炮炮塔轻轻一转,日本海保船就得乖乖退到24海里外。 中国海警船还装了卫星通信系统,实时把巡航画面传到北京的指挥中心,日本外务省抗议的传真还没送到,中国外交部的反驳声明已经在海外社交媒体上转了十万次。 你猜日本为啥突然老实了?得从中国海军的“下饺子”速度说起。2024年中国海军新增了8艘052D驱逐舰,光是东海舰队就部署了6艘航母奶妈“呼伦湖”号补给舰。 中国在浙江舟山新建的地下潜艇基地,能同时停靠12艘093B型核潜艇,日本防卫省的卫星照片显示,这些潜艇的龟背里,装的都是射程3000公里的“巨浪-3”潜射导弹。 经济账就更算不过来了。2024年中日贸易额突破4200亿美元,日本车企每卖出三辆汽车,就有一辆是在中国生产的。丰田汽车CEO佐藤浩司私下透露,他们在华工厂每停工一天,就要损失1.2亿人民币。 最让日本头疼的是国际舆论的转向。2012年日本“购岛”那会,美国还敢在联合国安理会替日本站台。可现在呢?中国驻联合国代表拿着明朝《顺风相送》的影印本,在安理会会议上当场念出“钓鱼屿”的记载时,连美国大使都低头看起了手机。 咱再把时间拨回2023年。日本外务省悄悄派了个代表团到上海,跟中国外交部的亚洲司司长谈了三天三夜。 据说日方提出“搁置主权争议,共同开发东海油气田”,结果中方直接甩出一张卫星照片,春晓油气田的钻井平台上,中国海油的“海洋石油981”号正开足马力开采。 日本采购的F-35B隐身战机,发动机叶片还得从中国洛阳的一家合资企业进口,美国通用电气的合同里明明白白写着,这家企业掌握着全球最先进的单晶叶片铸造技术。 中国海洋大学每年培养的海洋法专业毕业生,比日本全国研究东海问题的专家还多。去年在海牙国际法院的听证会上,中国代表团里那个32岁的女律师,用流利的日语把日本法务省的老法官怼得哑口无言。 而日本外务省亚洲局的课长们,现在连钓鱼岛的历史文献都得找中国社科院的退休研究员翻译。 现在站在2025年的时间点上,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安静”,说白了就是实力对比的真实写照。中国海警船的常态化巡航、航母编队的远洋训练、经济制裁的精准打击,就像三把锁头,把日本的野心牢牢锁在太平洋里。
过去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总是揪着不放,频频挑衅中国,可为什么现在却安静下来了?原因
青黛灵韵
2025-07-21 13:58:18
0
阅读: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