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万万没想到,中国竟然在西藏秘密进行了一个耗资664亿、历时十余年的大型工程,中国竟在西藏这片不毛之地建造了一座宏大的"充电宝"! 这个 “充电宝” 便是雅江县境内的两河口水电站。 两河口水电站坐落于海拔 3000 米的雅砻江干流,这里峡谷深邃、地质复杂,含氧量仅为平原的 69%。 2014 年正式开工后,建设者们克服了高原缺氧、冻土施工、边坡滑坡等世界级难题。 2021 年首批机组投产时,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志武在现场感慨:“这是我国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 到 2024 年 10 月水库首次蓄满时,这座 “超级水库” 已累计发电超 200 亿千瓦时,相当于半个四川省一年的居民用电量。 这座水电站的规模堪称震撼。 295 米高的砾石土心墙堆石坝,比两个埃菲尔铁塔叠起来还高,是世界第二高土石坝。 108 亿立方米的库容相当于 770 个西湖,蓄水后形成的 “天龙湖” 碧波荡漾,却暗藏巨大能量 ——6 台 50 万千瓦机组全开时,每秒可发电 300 万度,足够 430 万户家庭全年用电。 更绝的是它的 “充电宝” 属性:通过多年调节能力,每年能为雅砻江中下游增加平枯期电量 342 亿千瓦时,相当于再造三个同等规模的水电站。 建设过程中,工程师们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电站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高边坡群,最高边坡达 684 米,比上海中心大厦还高 50 米。 为稳固这些 “悬崖峭壁”,建设者们打入 1.6 万根锚索和 40 万根锚杆,总用钢量相当于在高原岩壁上重建一座鸟巢体育馆。 泄洪系统更是一绝:竖井漩流泄洪洞最大泄洪流速达每秒 53.76 米,相当于 160 辆卡车以 200 公里时速冲撞的冲击力。 为应对这种极端工况,工程师们发明了智能养护技术,通过埋设传感器实时调控混凝土温度,最终将平整度控制在 2 毫米以内,达到 “镜面混凝土” 效果。 除了硬核技术,两河口水电站的生态保护同样亮眼。 建设者们对淹没区的 2853 株树木进行了 “迁徙” 保护,其中包括 23 株百年古树。 为移栽这些 “高原寿星”,工程团队动用 130 吨吊车,耗时 3 天跨越 260 公里,最终实现 90% 的成活率。 如今这些树木在白玛营地郁郁葱葱,成为高原生态的守护者。 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赖远明所言:“两河口水电站为高海拔地区大型工程建设树立了典范。” 这座 “超级充电宝” 的战略意义更为深远。 雅砻江流域规划了 4000 万千瓦风电和光伏装机,而两河口水电站的调节能力,能让这些不稳定的新能源 “听话” 入网。 通过水风光多能互补,雅砻江流域将形成超 8000 万千瓦装机的 “清洁能源走廊”,每年可贡献 2000 亿千瓦时绿电,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6 亿吨。 它彻底改变了四川电网 “丰余枯缺” 的格局 —— 通过科学调度,雅砻江中下游水电站在枯水期发电量提升 30%,有效缓解了四川冬季用电紧张。 从青藏高原脚下的隆隆机声,到雅砻江畔的碧波荡漾,两河口水电站的故事,是中国基建人 “敢教日月换新天” 的生动写照。 当美国还在为中东局势焦头烂额时,中国早已在世界屋脊默默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能源传奇。
美国万万没想到,中国竟然在西藏秘密进行了一个耗资664亿、历时十余年的大型工程,
月光如水照归人
2025-07-21 13:10: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