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日军宣布投降后,11名日军逃到了辽宁太平房火车站躲避,没想到的是,已经投降了,日本兵却依然对中国人进行打骂。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收音机里反复播放着天皇的诏书,全国沉浸在激动的情绪中,在辽西一隅的太平房车站,村民们也在等待战后的第一班返乡列车,人群挤满了月台,工人们加班清点物资,妇女抱着孩子在一旁等待,空气中混杂着疲惫与希望。 几天后,一辆巡道车慢慢驶入车站,车上坐着十一名日军,个个佩枪持械,衣服上沾着干涸的血迹,神情慌张又凶狠。 他们并未像其他战败部队一样集中待命,也没有卸下武装,而是横冲直撞地冲进仓库,占据值班室。 车站职工拦了一下,被推倒在地,脸上蹭破了皮,几名日军端起枪,对着周围人群怒吼,逼得大家躲进角落不敢靠近。 当晚几个村民悄悄跑回村里报信,说是逃兵来了,还带着枪,镇上刚成立的维持秩序小组接到消息,决定继续观察。 次日清晨,火车站送来一批返乡劳工,他们刚下车,就看见几个日军在站台上指手画脚,一名老汉的背篓被踹翻,里头的干粮散了一地,没人敢弯腰去捡,一名日军拎着水壶走进食堂,见热水不够,一巴掌打翻锅盖,烫得厨工躲到灶台下。 司机准备发车时,巡道车还卡在主线上,他带着两名工人去搬道岔,几个日军端枪围上来,不由分说逼他们停工,他锁上驾驶室,不肯让火车让路。 几分钟后,一声枪响划破天际,他捂着血流如注的手臂倒在车下,脸贴着滚烫的铁轨,人群骚动了起来,几个劳工攥着镐把向前冲,站台上的工人也拿起扳手铁锨,围拢过来。 混乱持续了将近二十分钟,一些村民带着自制的火药枪也赶来支援,几名日军反抗中中弹倒地,剩下的四五人逃进货仓,企图借堆货箱藏身。 一名青年手持铁钩,从侧门悄悄潜入,在角落将一人击晕,最终这些日军全部被制服,双手反绑送往镇上。 镇政府接收后对事件展开调查,车站值班记录、工人笔录、劳工证言一一整理,事情真相逐渐清晰。 这批日军隶属关东军第六工兵联队,投降前沿中线撤退,途中失散,逃至太平房后私自占据车站,图谋南逃,他们已连续四天未被收编,部分人曾在附近村庄打劫口粮,还砍伤两名老百姓。 车站的氛围随之改变,曾经热闹的月台陷入沉寂,很多返乡者宁愿步行数十里也不再等车,一些居民选择临时搬迁,担心附近还有更多逃兵潜伏,铁路管理局在接报后派出巡视队前来整顿,沿线加派哨兵,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消息逐步传开后,引发了更广泛的社会反响,人们开始质疑,既然已经胜利,为什么还要受这种欺辱?不是都说投降了吗,为什么日本兵还敢持枪伤人?这起事件成为战后社会心理的裂口,让人们意识到战争的结束并不代表一切归于平静。 日军的武器和思维,并未随着投降一纸命令而全部卸下。这些败兵在逃亡途中依然保持着“占领者”的姿态,依旧视中国人为可以随意辱打的对象。在他们心里,优越与野蛮从未被清算。 这一事件被后来的调查文书收录进档案,1946年春,车站工人自己筹资立了一个石碑,上刻“纪念战后不幸者”,以告诫后来者和平来之不易。 今天太平房车站已接入高速铁路,站台扩建重修,旧仓库改建成纪念陈列室,每年清明前后,总有工人自发摆上一束花,那不是为了悲壮,而是提醒自己,真正的胜利,不只是赶走敌人,更是要将欺辱永远封进历史。 信源:央视新闻---大平房惨案:已降日军仍大批屠杀中国百姓
1945年8月,日军宣布投降后,11名日军逃到了辽宁太平房火车站躲避,没想到的是
万物知识局
2025-07-21 11:56:21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