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毛人凤要抓“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但吴级别高,需要老蒋批示。当毛向蒋密报说吴石是地下党时,蒋难以置信地反问道:“你确定是吴石?参谋次长吴石?” 台北士林官邸中,书房内异常安静,只有蒋介石翻阅文件声。 “报告总裁,保密局毛局长有紧急要事求见。” 蒋介石示意让毛人凤进来,毛人凤走到办公桌前,直接递上了文件袋:“总裁,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经查实,他是共产党!” 蒋介石带着难以置信的审视:“你说谁?” 蒋介石猛地从宽大的皮椅上站起身! 吴石?那个跟随他二十余年的吴石?是共产党?! 1926年北伐伊始,年轻的吴石便以其过人的军事素养崭露头角。 他起草的作战计划,洞察敌情,屡屡切中要害。 蒋介石曾不止一次拿着他的报告,对麾下将领训示:“打仗要用脑子!都学学吴石!” 这份赏识,源于吴石在硝烟中展现的非凡才华。 抗战烽火中,吴石的光芒更加耀眼。 他出任第四战区参谋长,在至关重要的桂南会战中,凭借精准的战略预判,提前部署防线,硬生生遏制了日军机械化部队的凶猛攻势。 此役之功,让蒋介石亲自为他佩戴上象征最高军事荣誉的“云麾勋章”,并当众赞誉其“功在国家”。 这份“功在国家”的评语,被郑重地写入了吴石的档案。 更让蒋介石深信不疑的,是吴石在国民党政权大厦将倾之际所表现出的“忠诚”。 1949年,当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众多将领或观望、或动摇、或另寻出路之时,吴石却主动请缨,言辞恳切:“愿随总裁赴台,共撑危局!” 这份在危难时刻的“不离不弃”,深深打动了蒋介石。 退守台湾后,蒋介石将台湾防务重任,交予吴石,任命他为国防部参谋次长,掌管核心军事情报。 这份超越寻常上下级的亲近与信任,在台湾官场,是绝无仅有的殊荣。 在蒋介石心中,吴石早已不是简单的下属,而是完全可以托付身家性命的“自己人”。 因此,当毛人凤指控吴石是共产党时,这无异于给了蒋介石当头一棒! 然而,毛人凤显然有备而来。 他深知仅凭一句指控无法撼动吴石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 他紧接着呈上了一系列证据,首先是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捕后,在秘密笔记本上发现的记录吴石的代号:“密使一号”。 接着是一张特别通行证的副本,上面赫然是吴石的亲笔签名。 最直接的证据,则是刚刚被捕的中共华东局特派员朱谌之的供词。 面对这一件件看似无法辩驳的铁证,蒋介石最初的震惊逐渐被一种更复杂的情绪取代。 他让侍从官取来吴石厚厚的档案袋,地翻开后纸页上,“忠贞不贰”、“功勋卓著”、“党国干城”等褒奖之词历历在目。 他凝视着档案里吴石身着戎装、目光坚定的照片,思绪翻腾。 “会不会是有人伪造笔迹?或是,构陷?” 蒋介石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嘶哑和最后的挣扎,仿佛在为自己内心崩塌的信任寻找一根救命稻草。 毛人凤对此早有预料。 他沉默地呈上了最后一份证据,一份经过技术鉴定的笔迹比对报告。 权威专家的结论斩钉截铁,所有涉案文件上的笔迹,包括那张通行证和情报交接的便条,均与吴石笔迹样本高度吻合,尤其是笔锋转折处特有的“倔强”力道,绝难模仿。 此外,他还补充了一段监听到的吴石与朱谌之的模糊通话记录,虽未直接提及情报内容,但其中“货物已备好,按老地方送”的暗语,经查证,“老地方”正是地下党秘密接头的据点。 所有的证据链,一环紧扣一环,最终死死锁定了吴石的身份。 蒋介石,双眼紧闭。 半个钟头过去后,一旁的副官和毛人凤连大气都不敢出。 他们看到蒋介石的脸色,从最初的震惊涨红,转为铁青,最后化为一片惨白。 终于,蒋介石猛地睁开眼,“查!” 随后的彻查,如同剥茧抽丝,将吴石的活动揭露得更加彻底,也彻底击碎了蒋介石心中最后一丝侥幸。 调查证实,吴石利用参谋次长的职权之便,不仅将台湾全岛的军事布防图、海空军兵力部署、要塞工事详图等绝密情报,通过朱谌之等渠道源源不断送往大陆,还利用其身份掩护了二十多名地下党员安全撤离台湾。 他甚至将自己的专用轿车提供给朱谌之使用,方便其进行秘密联络。 原来,那些被蒋介石视为“忠勇”的表现,都是在为最终解放台湾铺平道路! 1950年3月,蒋介石在逮捕令上,签下了“准予逮捕”四个字。 抓捕行动在吴石的办公室进行,当保密局特务冲进去时,吴石正伏案研究一份军用地图。 他没有反抗,只是迅速将桌上的一份文件塞入口中,奋力咀嚼,试图销毁最后的秘密。 1950年6月10日,吴石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 吴石用生命守护的,并非简单的党派忠诚,而是对一个崭新中国的坚定信仰,是对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深切期盼。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周刊—党史上的“老何家”,与吴石不为人知的三代缘)
1950年,毛人凤要抓“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但吴级别高,需要老蒋批示。当毛向蒋
炎左吖吖
2025-07-21 11:30:17
1
阅读: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