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这回真是变了样!新总理一上台,就当着中国的面,把边境上几十年的老难题一股脑敲

史止镜 2025-07-20 22:57:06

蒙古这回真是变了样!新总理一上台,就当着中国的面,把边境上几十年的老难题一股脑敲定了:治沙、防火、通关、修铁路,全要搞。过去挂在嘴边的“第三邻国”没人提了,“平衡外交”也不说了,路子走得明明白白。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蒙古新总理赞丹沙塔尔最近干了几件大事,把中蒙边境那些拖了几十年的老问题都给解决了。这位被中国老百姓亲切称为"送羊总理"的领导人,一上任就展现出了不同寻常的务实作风。

记得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蒙古国送来三万只羊支援中国。当时担任外长的赞丹沙塔尔亲自带队,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中护送羊群穿越戈壁沙漠。

这位牧民家庭出身的政治家,甚至亲自在检疫区卸草料喂羊。这段经历让他在中国积累了良好口碑。

蒙古国这个国家挺特别,面积有156万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340万。它被中国和俄罗斯团团围住,是个典型的内陆国家。

虽然地下埋着价值连城的矿产资源,但经济发展一直受制于落后的基础设施。特别是煤炭运输,主要靠卡车往返中蒙边境,效率低不说,成本还特别高。

今年6月13日,蒙古国议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对赞丹沙塔尔的总理任命,这位政治老手上台后立即着手解决实际问题。

6月10日,中蒙边界联合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在乌兰巴托召开,双方就边界管理、口岸建设、环境保护等议题达成多项共识。

蒙古新任司法内政部长额尔登在签字仪式上难掩喜悦之情,这一幕被媒体广泛报道。

赞丹沙塔尔在6月17日的就职演讲中说得很实在:"我们要用系统方法寻找真正的发展道路。"这句话直接否定了蒙古过去三十年奉行的"第三邻国"政策。

上世纪90年代,蒙古为了平衡中俄影响力,试图拉拢美日韩等国家。但现实证明,远水解不了近渴。蒙古91%的铜精粉和87%的煤炭都要出口到中国,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命脉。

去年冬天的一场沙尘暴让蒙古人深刻认识到邻国合作的重要性,当时中蒙边境口岸被迫关闭三天,直接导致乌兰巴托超市里的中国蔬菜价格暴涨。

类似的情况在能源领域更为明显,由于铁路运力不足,南戈壁地区的煤炭堆积如山却运不出去。新政府意识到,只有加强与中国的基建合作,才能突破发展瓶颈。

现在中蒙边境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边防联合巡逻成为常态,走私活动得到有效遏制。

过去蒙古的粗金只能低价卖给西方国家,现在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提炼纯度提高到99.99%,价值翻了好几倍。稀土资源也找到了更稳定的销路,中国企业给出的价格让蒙古矿主们相当满意。

普通老百姓的感受更直接,中蒙边境新打的30多眼水井解决了牧民们的燃眉之急,海关通关时间从三天缩短到八小时,排长队的货车明显减少。7月中旬开工的第二条跨境铁路更是让两国工人们干劲十足,施工现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据蒙古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3年上半年蒙古对华出口同比增长23%,其中煤炭出口量创历史新高。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中蒙贸易额达到78.6亿美元,同比增长34.2%。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蒙古家庭改善的生活。

乌兰巴托的夜晚越来越亮,这座城市正在见证中蒙关系的新篇章。正如蒙古谚语所说:"好邻居胜过远亲。"

当两国携手解决实际问题时,发展的道路自然越走越宽,从边境口岸到戈壁矿区,从政府大楼到牧民帐篷,人们都能感受到这股合作共赢的暖流。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蒙古国家通讯社关于中蒙边界会议的报道

0 阅读:0
史止镜

史止镜

做事公正一小时 胜过祈祷五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