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驻尼泊尔外交官朱敏退休后,瞒着子女,带着妻子连夜离家,从此杳无音讯,直到十年后,一位老人被送往医院,这才得知,这么多年来,他们一直过着这样的生活...... 北京某小区的邻居们发现一件奇怪的事:住在6楼的朱敏才夫妇突然不见了。垃圾桶里没有生活垃圾,信箱塞满了未取的信件,敲门也无人应答。子女报警后也没找到线索,这对退休夫妇就像人间蒸发一样消失了。 十年后的2015年,贵州黔南州一家县医院里。医生在整理他的个人物品时发现了一个惊人事实:这位看起来普通的老人,竟然是前中国驻尼泊尔外交官。 朱敏才的履历足够让人敬佩,1942年出生于贵州黄平,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后进入外贸部工作,曾任驻尼泊尔商务参赞,足迹遍布十几个国家。妻子孙丽娜是北京最早一批持证小学英语教师,教过的学生数以千计。 按理说,这样的夫妇退休后应该在北京享受安逸生活。但2005年的一个晚上,孙丽娜在看电视新闻时突然叫住了朱敏才:“你快来看这个。”电视里正播放贵州山区教育现状的报道,一位女教师背着婴儿,在破旧的石头教室里给孩子们上课。 朱敏才看完后沉默了很久,最后说:“我们去支教吧。”这个决定让子女们炸了锅,女儿哭着反对,儿子直接质疑他们的理智。但老两口心意已决,甚至没有告别就悄悄离开了北京。 他们联系了贵州几个教育部门,都因为年龄超限被拒绝。最终,望谟县教育局被他们的执著打动,破例接收了这两位“超龄志愿者”。朱敏才夫妇带着全部积蓄,坐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到达贵州,然后又转汽车、走山路,来到海拔1300米的尖山苗寨。 这个被称为贵州“小西藏”的地方,条件比他们想象的还要艰苦。学校是村民用石头垒成的两间房,没有窗框,旁边就是旱厕。第一晚,他们只能在地上铺干树叶当床,孙丽娜戴着两层口罩仍被臭味熏得睡不着。 更大的挑战是孩子们的胆怯,这些苗族孩子大多没出过山寨,见到陌生人就躲起来,更别说开口说话了。朱敏才想起自己的外交经验,决定从最基础的生活习惯开始。他们用退休金买来牙刷、毛巾、指甲剪,手把手教孩子们刷牙、洗脸、剪指甲。 孙丽娜发现孩子们连普通话都说不好,就从拼音开始教起。她还联系北京的老同事,请他们帮忙募集学习用品。慢慢地,教室里开始传出朗朗书声,孩子们也愿意主动跟老师打招呼了。 朱敏才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给学校新增了英语课。他还自创了一套“尖山棍法”——用木棍练习36种动作,专门对付孩子们上学路上遇到的野狗。体育课上,他教孩子们打乒乓球、踢毽子,音乐课上教他们唱歌。 山区的紫外线很强,孙丽娜的右眼因为长期暴晒逐渐失明,左眼视力也下降到0·03。但他们仍然坚持每天上课,从未请过一天病假。 十年间,孙丽娜通过各种渠道为学校争取到300多万元捐款,还有87台电脑和上千册图书。学校建起了食堂和宿舍,教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更重要的是,这里走出了十几个大学生,其中还有两个考上了研究生。 2014年10月,朱敏才在课堂上突然晕倒,被诊断为脑溢血。送到医院抢救时,医生才发现了他的真实身份。商务部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人赶到贵州,媒体也开始关注这对“失踪”十年的夫妇。 在北京的子女得知消息后赶到贵州,看到父母苍老的样子时忍不住痛哭。十年来,他们几乎与家人断了联系,儿子结婚时没能参加,孙女生病时只能隔着电话关心。有一次孙丽娜回北京看病,为了省钱挤春运硬座,双腿肿得无法行走。 朱敏才康复后,记者问他是否后悔这个决定。他摇摇头说:“看到孩子们的改变,一切都值得。只要还能站起来,我们就会继续教下去。” 2015年,夫妇俩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称号。但荣誉并没有改变他们的生活轨迹,朱敏才康复后又回到了山区学校。 这对夫妇用十年时间证明了一个道理:真正的奉献不需要豪言壮语,只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在平凡岗位上的默默耕耘。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精神,才让人们真正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 来源:央视网、中国文明网、
【印度不干了,要求美国媒体公开道歉】最近,美国著名媒体《华尔街日报》麻烦事接二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