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9年,陆秀夫背起8岁的小皇帝,问道:大势已去,陛下可愿与我跳海殉国?来保我

文山聊武器 2025-07-19 23:25:37

1279年,陆秀夫背起8岁的小皇帝,问道:大势已去,陛下可愿与我跳海殉国?来保我大宋名节。小皇帝哭着回答道:朕也不愿苟活在这世上。随后二人便纵身一跃投入了茫茫大海中。十三世纪初期,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的统领下迅速崛起。这支来自北方草原的铁骑,凭借着精良的骑术和强大的军事组织能力,很快就席卷了欧亚大陆。 陆秀夫,字君实,1232年出生在江苏盐城的一个普通家庭。家里不富裕,祖父陆大有靠种田维生,母亲赵氏是宋朝宗室远亲,教他读书识字。他从小就聪明,读书特别刻苦,晚上常点着油灯啃《春秋》《资治通鉴》,村里人都说他是个读书种子。1256年,他考中进士,和文天祥是同年,考场上对答流利,文章写得有理有据,考官都挑不出毛病。之后他被派到地方做官,先在建康,后到瑞州,干得特别扎实,修水渠、赈灾民,百姓都夸他是个好官。他不贪不占,穿着布衣,走街串巷,亲自去查民情,断案子,公正得没话说。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下,临安危急,他被调回朝廷,负责军政大事。1276年,临安陷落,宋恭帝被俘,他跟着张世杰、陈宜中护着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逃到福州,路上颠沛流离,吃尽了苦头。他没闲着,忙着筹粮草、联络义军,想着怎么把宋朝的旗号再撑起来。1278年,益王病逝,他亲手扶八岁的赵昺登基,改元祥兴,带着残兵败将继续抗元。他常亲自上阵,披甲督战,士兵都叫他“铁相”,说他是宋朝最后的脊梁。 南宋末年的局势,已经烂到根儿了。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被元军围得死死的。元军有二十万,战船几百艘,宋军只有几万残兵,船破人疲,根本打不过。崖山在广东新会,靠着海,宋廷的最后据点就在这片海湾里。战前,宋军已经流亡了好几年,君臣挤在船上,吃饭睡觉都不踏实。杨太妃垂帘听政,朝会时连自己都称“奴”,百官士气低得不行。陆秀夫却没放弃,他每天手持笏板,站得笔直,像是还能再撑起一个朝堂。井澳那次,海上起了大风,益王赵昰吓得病倒死了,群臣都想散伙跑路。陆秀夫站出来,语气硬邦邦地说,度宗还有个儿子在,宋朝还没到头,古人凭一小撮人还能中兴,咱这儿还有百官、几万兵,天不亡宋,干嘛不试试?这话把大家震住了,硬是把八岁的赵昺推上皇位,继续打。崖山战败,元军把宋军围在海湾里,火攻水攻一起上,宋船一艘接一艘沉没。陆秀夫带着赵昺突围,坐着小船想跑出去,但元军追得紧,压根没路可走。他先让妻子儿女跳海,自己背着赵昺,问了那句震慑人心的话,然后带着小皇帝跳进海里,结束了南宋的最后一线希望。他死时才四十四岁,宋朝也彻底没了。 崖山一战,南宋彻底完蛋,张世杰想突围,结果船翻了,人也没了。陆秀夫的儿子陆自立,带着一些南宋遗民,坐船跑到了爪哇岛。那时候爪哇还是个热带荒岛,遗民们砍树搭屋,种稻开荒,硬是活了下来。陆自立被推为头儿,建了个叫顺塔国的小政权,学着宋朝的路子设官府、办学堂,用汉字,穿汉服,日子过得还算安稳。顺塔国的港口慢慢热闹起来,商船来来往往,稻米收成也好,经济文化都发展得不错。陆自立改名叫陆复宋,意思是没忘宋朝,想着有朝一日能回去打元军,但元朝太强,这事儿没成。到了明朝永乐年间,郑和带着船队下西洋,路过爪哇,看到顺塔国的旗子上还有个“宋”字,挺惊讶,才知道这是南宋遗民的地盘。顺塔国的国王赶紧带着人拜见,送上香料、织锦,表示愿意归顺明朝,还派了使者跟着郑和回南京朝贡。明廷知道这事后,觉得陆秀夫的忠义值得敬佩,就在盐城给他修了“陆忠烈公祠”,立了块碑,上面刻着“海国孤忠”。这祠堂后来毁过几次,嘉靖十年重修了一次,香火不断。现在还是江苏的文物保护单位,不少人去那儿缅怀这位忠臣。崖山的海早填成陆地了,战场没了踪影,但陆秀夫的故事,依然让人唏嘘。

0 阅读:96

猜你喜欢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