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天安门是秘密新建的,原来的早已被拆除?1969年国庆后,毛主席亲笔批示:原样不动,尺寸不变,天安门城楼就被芦苇席搭起的大棚给罩起来,拆个精光,112天后一座全新的天安门城楼修建完成,矗立了几百年的天安门城楼为何要秘密重建? 天安门城楼,咱北京的门面,谁能想到它竟然在一夜之间被“偷梁换柱”?1969年国庆刚过,芦苇席大棚把这几百年的老建筑遮得严严实实,112天后,新城楼悄无声息地立在那儿,旧的早拆得一干二净。这不是啥魔术,而是场惊心动魄的秘密工程。 1966年,邢台地震把天安门的老底给抖出来了。勘查人员爬上城楼,检查后吓出一身冷汗:八根金柱被虫蛀得跟空壳似的,六根主梁裂得能看见木头渣子,整个木结构扭得不成形,随时可能塌。中央领导常在这儿搞活动,这隐患可不是闹着玩的。到了1968年,修复方案摆上桌:小修小补、钢筋混凝土重建、拆了原样复建,三条路选哪条?小修治标不治本,钢筋混凝土又怕丢了古建筑的味儿。最终,毛泽东写下“原样不动,尺寸不变”八个字,定了调子,也给工程出了道大难题。 1969年12月,周恩来签字批了“1号工程”,任务交给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有人提议找外国团队,开口就是两年工期,周恩来直接摆手:咱们等不了这时间,天安门得中国人自己建!离1970年五一庆典就剩四个月,冬天冷得刺骨,还得绝对保密。工人被按军队管,政审严得不行,连家人都不知道他们在干啥。12月15那天早上,长安街上的老百姓傻眼了:天安门没了,换成个长66米、宽37米、高33米的芦苇席大棚。八天搭完这“世界最大天棚”,里头从中山公园接了暖气管,热乎乎的,百来盏碘钨灯亮得跟白天似的,外面却听不到一点施工的动静。 拆老城楼的时候,工人们算是开了眼。几万个木头零件,全靠榫卯咬合,没用一根钉子。姚来泉带着人拆屋脊的琉璃瓦,费老大劲撬开,找到个金丝楠木盒,里头装着明朝留下的金元宝、红宝石和五彩粮,透着股历史的分量。为了复原得一模一样,每块零件都得编号、拍照,新华社的记者扛着相机,拍了上千张资料。结果拼装时,麻烦来了:零件咋都对不上。姚来泉带着徒弟们琢磨好几天,发现每个榫卯的角度和方向都有讲究,差一点都不行,愣是靠手工一点点调对了, 新城楼的木料从非洲加蓬运来,最大的木头重7吨,吊装的时候钢索绷得吱吱响。1970年3月7号,工程到了最要命的关头——挂国徽。这国徽得正正好好落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姚来泉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那儿,举着经纬仪,指挥城楼上的工人来回调位置,整整一上午,喊得嗓子都哑了,才把国徽的中心对得丝毫不差。到了4月中旬,新城楼完工,琉璃瓦亮得晃眼,比原来还挺拔,可谁也看不出它已经“脱胎换骨”。 为了遵照“原样不动”的要求,新城楼尽量保持明朝的模样,但也加了点那个年代的印记。城楼高了87厘米,改了老楼因为变形有点“驼背”的毛病。里头装了电梯、暖气管和广播线,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琉璃瓦下的老纹样有些换成了向日葵图案,带着点那个年代的朝气。前廊的三级台阶也改成了斜坡,方便年长的领导人走得稳当。这112天的工程,硬是把一座明朝的老建筑,变成了新中国的地标。 1970年五一,广场上人山人海,彩旗飘得满天都是,新天安门城楼在阳光底下稳稳当当,没人知道它刚“重生”。这工程用了五千人,干了112天,愣是把不可能的事给干成了。
现在的天安门是秘密新建的,原来的早已被拆除?1969年国庆后,毛主席亲笔批示:原
墨色流年绘梦
2025-07-19 23:19:3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