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回自己的国家!”3月13日,一乌克兰难民本想来到中国避难,结果发现在中国不工作就没有钱拿,便发视频吐槽称:“在中国凭什么工作才有钱拿?我在德国什么都不用干就有钱拿!”网友:我们不接收难民,他是怎么么跑来的?
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三年,许多乌克兰人失去家园,成为流离失所的难民。欧洲国家如德国接收了大量乌克兰难民,按照欧盟的 “临时保护令”,为他们提供了较为优厚的福利。
这些难民每月能领取 550 欧元(约合 4200 元人民币)的补助,无需工作,住房免费,孩子上学也无需花费,部分待遇甚至优于德国本地居民。
然而,时间一长,问题逐渐显现。部分难民觉得既然躺着就能拿钱,便不再愿意工作。他们每天在免费住处睡到自然醒,要么晒太阳闲逛,要么钻政策空子,通过不登记信息、重复申领等方式 “薅羊毛”。
更有甚者,一些难民在德国从事违法活动,导致居住区域犯罪率上升,附近居民连公园都不敢去,生怕遭遇麻烦。
德国本地居民对此颇为不满。他们辛勤工作才能勉强支付房租和生活开销,凭什么难民不劳而获却能过得比自己舒坦?
于是,有人发起投票要求驱逐难民,德国政府也出台规定,要求难民要么找工作自食其力,要么离开德国。那个在网上发视频吐槽的乌克兰姑娘安娜,就是因为不愿工作,被德国按规定 “请” 了出去。
安娜离开德国后,并未打算找份正经工作,而是听闻中国经济发达,尤其是上海高楼林立、地铁便捷,便萌生了来中国继续 “躺平” 的想法。她以为中国的福利会更好,便辗转来到上海。
但安娜很快发现,中国与德国的政策截然不同。中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难民接收国,没有像德国那样的大规模难民福利政策。
在中国,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国人,都需要通过工作来获取收入,维持生活。安娜找不到无需工作就能领取的救济金,这才在视频中抱怨:“在中国凭什么工作才有钱拿?我在德国什么都不用干就有钱拿!”
这一事件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人质疑:“我们不接收难民,她是怎么跑来的?”
根据中国移民政策,外国人入境需申请相应签证,如旅游签证(L 字)或商务签证(M 字),但这些签证均不允许工作。若该难民未办理工作签证却滞留中国,可能涉嫌非法居留。根据中国法律,非法居留者将面临罚款、拘留甚至遣返。
事实上,中国在俄乌冲突期间主要关注本国公民的撤离。截至 2022 年 3 月,中国成功撤离了 5200 多名在乌公民,但并未大规模接收乌克兰难民。
部分乌克兰人可能通过旅游或商务签证进入中国,但长期居留需符合相关规定。由于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这些难民在华寻找工作面临困难,经济压力可能导致不满情绪。
中国网友的质疑反映了公众对移民政策的关注。中国社会普遍认为,国家应优先保障本国公民的权益,同时在国际上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
例如,中国曾通过联合国等机构向叙利亚、非洲等地区的难民提供资金和物资援助,但主要通过支持来源国稳定来解决难民问题根源,而非直接接收难民。
从法律角度看,中国对非法滞留的外国人采取严格措施。例如,香港入境处近年来加快遣返非法滞留的假难民,2022 年前 10 个月已遣返 880 人。这表明中国在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秩序方面的决心。
对于乌克兰难民的处境,需从多方面分析。一方面,战争导致的流离失所确实令人同情,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帮助难民重返家园或在接收国融入社会。
另一方面,各国政策不同,难民需尊重当地法律和文化。例如,在德国,难民虽享受福利,但也面临文化适应、就业困难等问题,部分人因长期依赖救助而与当地社会产生矛盾。
中国的做法体现了务实与责任的平衡。中国未大规模接收难民,但通过国际援助和外交努力,推动冲突各方停火,从根源上减少难民产生。
同时,中国严格执行移民政策,确保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这种做法既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国际法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