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反华栏目“美国之音”被封禁,结果一看主持人名单,发现竟然一大半全是华裔女性!

沃克笔下趣事 2025-07-19 11:28:33

头号反华栏目“美国之音”被封禁,结果一看主持人名单,发现竟然一大半全是华裔女性! 特朗普政府近期对“美国之音”的整顿引发关注,这个长期充当美国对外意识形态渗透工具的媒体机构,在2025年3月因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削减资金,导致1300多名员工被强制休假,机构运营陷入停滞。 其主持人名单中华裔女性占比颇高,这一现象背后暗藏着美国对华舆论战的深层策略。 美国之音成立于1942年,长期以“传播民主自由”为名,用超过40种语言向全球广播,实则是美国干涉他国内政的宣传机器。 涉华报道方面,它多次炮制虚假信息,从抹黑新疆人权到鼓噪南海争议,从为“台独”势力摇旗呐喊到为乱港分子站台撑腰,几乎每一个荒谬恶毒的涉华谎言背后都有其身影。 例如2023年2月,美国之音恶意揣测柬埔寨首相洪森访华目的,被柬埔寨外交部怒斥“玩弄肮脏的政治手段”。 此次被整顿,特朗普政府给出的公开理由是精简联邦支出,但背后存在政治考量。 特朗普及其阵营认为,美国之音宣扬的价值观与保守理念不符,且该媒体曾多次批评特朗普政策,例如记者赫尔曼因批评政府削减对外援助被强制休假。 美国之音的运营成本高昂,每年耗费纳税人约10亿美元,却在全球影响力下滑,被马斯克斥为“浪费钱”。 更值得玩味的是主持人构成,美国之音的中文部门长期依赖华裔员工,这些人多从中国大陆、台湾及华裔社区招聘,政治立场被严格筛选。 赵克露曾担任代理执行长,因主张对华温和报道被特朗普政府开除,湖南日报披露,中文写作团队中“擅长中文的几乎都是华裔,对美国的忠诚度甚至超过美国人”。 这种人员构成使得美国之音的涉华报道更具隐蔽性和针对性,能够精准配合美国政府的对华战略。 特朗普对美国之音的整顿并非偶然。 早在2020年,他就曾批评该机构“替中国说话”,并解雇多名主管。此次行动进一步削弱了这一舆论工具的影响力,也反映出美国国内对华政策的调整。 不过分析人士指出,美国不会停止对外意识形态渗透,而是可能通过更隐蔽的方式继续运作。 例如转型为数字媒体,或通过NGO、基金会等渠道间接传播信息,美国之音的衰落,是其长期谎言堆砌的必然结果。 柬埔寨、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曾多次谴责其不实报道,俄罗斯更将其列为“不受欢迎组织”。 如今,这个“谎言工厂”因资金链断裂而“噤声”,不仅撕下了美国“新闻自由”的遮羞布,也让世界看清了其干涉他国内政的本质。

0 阅读:127

猜你喜欢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