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站不允许使用中文!这是国际惯例!”2021年,一向傲慢嚣张的美国跑到中国面前叫嚣,可这次中国却没有再惯着他,直接回怼:“与美国无关的事少来插嘴!” 事情要从中国空间站的自主建设说起,2021 年,中国成功发射天和核心舱,正式开启空间站时代。不同于国际空间站以英语、俄语为主的操作界面,中国空间站的指令系统、设备标识全部采用中文。这一做法引发美国不满,美方声称 “国际惯例要求使用英语”,要求中国 “遵守规则”。 但所谓 “国际惯例”,不过是美国维护自身主导地位的借口,国际空间站由美、俄等国主导,确实以英语和俄语为官方语言,但这是参与国共同协商的结果。中国从未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自然不受其规则约束。 更讽刺的是,美国早在 2011 年就通过《沃尔夫条款》,禁止 NASA 与中国航天机构合作,将中国排除在国际空间站之外。如今却要求中国在自主建设的空间站中使用英语,这种双标行为遭到国际社会广泛批评。 中国的回应坚定而明确,空间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航天设施,使用中文是主权范围内的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多次强调,中国空间站愿与各国开展平等互利的合作,但合作的前提是相互尊重。事实上,中国空间站从一开始就秉持开放态度。 2015 年,中国与欧洲航天局签署协议,计划开展航天员联合训练和科研项目合作。截至 2021 年,已有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宇航员开始学习中文,为未来进入中国空间站做准备。 美国的指责不仅没有得到国际支持,反而暴露了其霸权心态,在美版知乎 Quora 上,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禁止中国进入国际空间站,现在却要求中国在自己的空间站使用西方语言,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还有网友提到,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占全球人口的 11.922%,比英语的 4.922% 更具 “国际性”。中国空间站使用中文,不仅是技术自主的体现,也是文化自信的彰显。 更具说服力的是中国空间站的实际行动,2021 年,中国与联合国外空司共同遴选首批国际合作项目,来自 17 个国家的 9 个项目入选,涵盖空间天文、地球科学等多个领域。挪威、法国、比利时等国的科研团队已开始筹备在天宫空间站开展实验。 与此同时,中国航天员与美国中小学生进行 “天宫课堂” 互动,不少美国学生用中文提问,展现了语言交流的无障碍。 反观美国,虽然嘴上强调 “国际惯例”,实际却在破坏国际合作,2021 年,美国 SpaceX 公司的星链卫星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迫使中方实施紧急避碰。这种危险行为严重违反《外空条约》,但美方却以 “未达到紧急碰撞标准” 为由推卸责任。相比之下,中国始终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外空治理,不仅向联合国报备空间站轨道数据,还主动与各国分享航天成果。 这场关于语言的争议,本质上是科技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较量。中国空间站的成功,打破了美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垄断。 如今,中国空间站已成为国际合作的新平台。随着欧洲宇航员学习中文的新闻屡见报端,随着越来越多国家申请参与中国空间站项目,事实证明:语言不应成为合作的障碍,开放与包容才是人类探索太空的正确路径。
“空间站不允许使用中文!这是国际惯例!”2021年,一向傲慢嚣张的美国跑到中国面
毛飞爱体育
2025-07-18 18:44: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