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把明朝初期的情况与明末相对比,会发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本身又会戳破一些说法。

把明朝初期的情况与明末相对比,会发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本身又会戳破一些说法。 比如明初时,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不论是朱元璋时期的清沙漠,还是朱棣的北伐以及南征(征越南),动辄便是几十万人的军队。明政府的财政都能支撑。 而到了明末,耕地面积超过十亿亩,人口更是超过两亿人,却连招募二十万真正有战斗力的精兵都做不到。因为财政付不起军饷,导致了大量的兵变。 这是为什么呢?明末的经济肯定好于明初,那为什么明朝的财政反而入不敷出? 再比如明朝税收问题,明成祖朱棣时期,干了许多大事,五次北伐、南征越南、修建北京的紫禁城、营建武当山建筑群、郑和下西洋、修《永乐大典》等等,即便如此,永乐年间的社会总体稳定,《明史》中甚至还有海内富庶的记载。 可到了明末,万历征收个矿税,天启征收个商税,为什么到处都是赋税过高、叫苦连天的反对声音呢? 要知道明朝的赋税收入从明初到明末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随着耕地和人口的增加,那些赋税摊派到每个人的头上,应该压力越来越小才对,怎么反而越来越大了呢? 明朝真得是因为收税太高导致灭亡的吗?

评论列表

毛毛
毛毛 8
2025-09-13 23:35
河南,永乐时期,每年矿税30万两,胖胖时期,降到一万不到,堡宗时期,矿税每年收入为0。于是,堡宗寻思,去河南溜一圈?然后土木堡之变发生了

毛毛 回复 10-15 01:41
“太上皇帝亲征胡寇,回至土木,起营之時,忽南坡有明盔明甲人马來迎,疑是勇士,哨马不为设备,遂至败军陷驾。” 亲历者记载,首批进攻者是南方过来的,穿着明朝铠甲的,解释下为啥也先能飞到南边?还有明军制式装备?

毛毛 回复 10-15 01:45
学不学历史关系不大,主要是脑子!正常人被揍了,后续会锻炼自己,揍回去报仇!你却认同明朝文官,放弃发展武力是才是正确的,就很费解

用户12xxx67
用户12xxx67 7
2025-10-16 00:09
因为朱元璋的后代太能生,高峰期朱元璋有150多万后代,全部是财政供养人员,并且骄奢淫逸,钱给少了还不行,国库80%的收入要用来养它们。
无心
无心 5
2025-07-18 17:17
错,应该是朱养太多。
羽寒
羽寒 5
2025-07-19 11:05
土地兼并,士绅官员上下其手
huangyukai1
huangyukai1 3
2025-07-18 17:10
养的闲人多了。
龙雀
龙雀 3
2025-09-14 08:20
矿税,海贸税是跟农民有关系吗?——崇祯正税326万两,矿税,盐税,铁税,茶税,海贸税,商税等都收不上来。郑成功插个旗每年收1000万两。

龙雀 回复 呵呵 10-13 01:48
清朝太监不插手,女人插手。孝庄跟多尔衮通奸,慈禧挪用军费修园子,造成甲午之殇!

呵呵 回复 10-12 12:46
清朝的太监可是插手不了朝政,魏忠贤可是可以控制内阁首辅顾秉谦,将票拟权与批红权合二为一,这权力是前4大宦官都没出现状况。

用户10xxx85
用户10xxx85 2
2025-07-20 23:12
那本书写明朝有两亿人?这开始编历史了?

用户10xxx85 回复 奥斯卡小金人 08-04 16:59
明朝管理最严,根本不能乱走,就是为了收人头税,宋管得不严,和清,他们按地收钱,不按人头收钱

奥斯卡小金人 回复 08-04 15:43
很多学者推测的,明朝的地方人员管理佛系太多了。今年100人,明年还是100人,基本维持不变[哭笑不得]

江渐月
江渐月 2
2025-09-29 19:01
“明末经济好于明初”?说这种话的人本身就是脑残了。

呵呵 回复 10-11 22:54
这里人缺常识罢了,大明经历两百年,特权阶层也延续两百年、这类人往往是不上班、不纳税,却靠“皇室特权”日进斗金的,什么赚钱和好土地都被兼并了,不可能比明初经济环境好的。毕竟明初时候朱家亲戚太少,到了明中期,一省地方储留都不够给藩王补贴,有识之士要规范土地,回复皇帝之前祖宗制定的要求,可惜在徒弟眼里他就是离间朱家血脉的滥权之人,明末皇帝向地方征税,藩王看来利益又层层盘剥,造成后果是藩王地区处处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