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还有一个大问题很多人都没注意到,那就是乌克兰的女人将来该怎么办? 奥克萨娜·梅利尼克,32岁,住在基辅市郊一栋破旧的公寓楼里。她曾是基辅大学的历史学讲师,2014年前,她的生活简单而有盼头,丈夫伊万是铁路公司的工程师,女儿索菲娅刚上幼儿园。夫妻俩攒钱打算买套新房,假期还计划去黑海边度假。战争打碎了一切。2022年,伊万被征召入伍,2023年初在巴赫穆特失踪。奥克萨娜丢了大学的工作,改去军服加工厂干活,每天12小时缝制军装,工资只够买基本食物。她早上五点起床,给索菲娅准备早餐,晚上检查作业,靠着微薄的收入撑起母女俩的生活。她的手指因长时间操作缝纫机布满老茧,工资却连一袋面粉都买不起。她拒绝了去国外的机会,坚持留在基辅,守着对丈夫归来的希望。 战争让乌克兰的婚姻市场彻底崩盘。适婚年龄的女性,25到35岁,找不到合适的男性。哈尔科夫的婚姻介绍所关门大半,媒婆们转行卖旧衣服,曾经一周能撮合十对新人,现在三个月没一单生意。敖德萨港口每天都有单亲妈妈带着孩子挤上开往波兰或德国的船,寻求通过婚姻换取他国居留权。经济形势更让人绝望。乌克兰外债高达GDP的120%,普通人一出生就背了一万多美元的债。基辅的超市物价飞涨,卫生巾价格三个月涨了四倍,进口渠道被战争掐断。工厂里,女工们三班倒,工资却只够买半袋面包。顿巴斯地区的矿工遗孀更惨,靠捡废铁换点奶粉钱。阶层分化拉开了女性的生存差距。基辅的精英女性早把资产转到国外,带着孩子去伦敦或巴黎过体面日子,而普通女性只能在本地苦撑。代孕产业成了部分女性的生路,贫困女性出租子宫赚外汇,条件稍好的则雇佣代孕延续家族血脉。这种畸形的产业背后,是女性生存的无奈选择。 奥克萨娜的生活在夹缝中继续。她拒绝了去波兰打工的机会,选择留在基辅,晚上在社区为孩子们教历史课,传授乌克兰的文化和历史。她的工资依然微薄,冬天买不起足够的煤,母女俩只能裹着旧毯子取暖。2024年,消息传来,伊万在战俘营中幸存,正在等待交换。2025年初,伊万回到基辅,身体瘦弱但活着。奥克萨娜带着索菲娅迎接他,生活虽艰难,但一家人团聚带来了希望。乌克兰女性的未来依然模糊,战争的创伤深深刻在她们身上,但像奥克萨娜这样的人,选择了在废墟中坚持,寻找活下去的理由。
俄情报锁定乌军地下指挥中心俄方爆料称,他们发现了乌克兰一
【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