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人人民志愿军的英雄连长,也是战术“三朵金花”的创始人,率领一个连,挡住美军王牌四天四夜的攻击,打退敌人十三次冲锋,以自身伤亡14人的代价,成功消灭敌人800余人,他就是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郭恩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1年,志愿军的第五次战役打得极其惨烈,当时部队在撤退中被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抓住机会,分割穿插,随时可能全线崩溃,这几乎是志愿军入朝以来最危险的刻,整个战局命悬一线。 危局之中,一个叫铁原的地方,成了这盘生死棋的棋眼,它地处朝鲜半岛的“腰部”,是美军向北突进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 一旦铁原失守,志愿军后方主力将直接暴露在美军的兵锋之下,可负责守卫这道生命线的,偏偏是刚从恶战中撤下、人困马乏的第19兵团63军。 兵力,不到敌人一半,坦克大炮,更是没法比,在这种几乎注定失败的局面下,彭德怀总司令的命令却不带一丝商量的余地,必须守住! 守卫铁原的是63军,连长郭恩志,是个从河北农村走出来的苦孩子,他要过饭,见过日军和国民党军官怎么欺负穷人,所以19岁那年就铁了心跟着共产党。 从解放战争的死人堆里爬出来,郭恩志早已是个身经百战的老兵,先后立功八次,打起仗来不仅勇猛,更有股不服输的狠劲。 1951年6月初,郭恩志带着他的8连冒着大雨,一头扎进了高台山阵地,他没有片刻耽搁,立刻指挥战士们开挖工事。 他要求很高,必须挖出能能打仗,又能当躲避点的山洞,因为他清楚,接下来的仗,拼的不只是命,更是准备。 也正是在这里,面对美军的钢铁优势,郭恩志琢磨出了一套让敌人头疼的战术,后来,美军称之为“中国的神秘力量”,而郭恩志给它起了个更接地气的名字“三朵金花”。 6月5日,美军王牌第一骑兵师对高台山发起了进攻,郭恩志异常沉着,死死压着部队,直到美军进入最佳射程才猛然下令开火,很快,郭恩志射计的战术就给了美军当头一击。 美军不信邪,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结果回回都在这“三朵金花”阵前撞得头破血流,几次进攻受挫后,郭恩志敏锐地判断,敌人可能会改变主攻方向。 他当即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命令正面阵地的战士按兵不动,故意示弱,诱敌深入。 果然,当美军以为找到了突破口,一头扎进他预设的火力陷阱时,迎接他们的是交叉火力的突然猛攻,当场就损失过半。 到了晚上,郭恩志也没闲着,他一面派人加固工事,一面派人侦察,得知美军正在山脚下修建据点,他二话不说,亲自带炮手摸上前,几炮就端掉了敌人的工事。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当天深夜,他竟只带了3名战士,趁着夜色摸进美军阵地,干掉了哨兵,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大摇大摆地扛了回来。 不过,战争终究是消耗,美军后勤源源不断,8连的弹药却越打越少,最后连机枪都只剩百来发子弹。 郭恩志只能下令,节约子弹,当子弹打光后,阵地上响起了志愿军最熟悉也最悲壮的声音,那就是猎刀。 在又一次打退敌人进攻后,全连弹尽粮绝,只剩下40多人,郭恩志把仅有的13发子弹和1枚反坦克手雷集中起来,趁着夜色,带领残部从敌人防御薄弱的西侧悬崖跳下,成功突围回到营部。 可他们不是去逃命的,补充完弹药后,这支队伍没有片刻停留,又义无反顾地杀回了阵地。 就这样,郭恩志和他的8连,硬是顶住了美军13次疯狂冲锋,在高台山阵地死守了四天四夜。 他们以伤亡16人的代价,歼敌800余人,正是这把钉死在高台山的钢钳,为志愿军主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彻底扭转了第五次战役的被动局面。
1951年,志愿军447团一位营长正要处决临阵脱逃的副连长时,指导员以"需先向上
【10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