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看图,看到的是日本进出口贸易似乎在萎缩,严重萎缩了。但如果整理中日之间的贸易数据,并非如此。 中日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变化趋势(1990-2024年) 1. 早期阶段(1990-2000年):快速上升期 1990年:中日贸易额约200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2%-15%,日本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1994年:中日贸易额达479亿美元,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占中国外贸总额约24%(峰值)。 2000年:贸易额增至832亿美元,但占比降至17.5%(受中国加入WTO前多元化贸易影响)。 2. 鼎盛阶段(2001-2011年):高位波动 2004年:贸易额达1678亿美元,但因中国与欧盟、美国贸易增速更快,占比降至12%-13%。 2007年:日本被欧盟、美国超越,降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占比10.9%。 2011年:贸易额创历史峰值3429亿美元,但占比进一步下滑至9.4%(中国外贸总量扩张更快)。 3. 下滑阶段(2012-2024年):持续萎缩 2012-2020年:受政治关系紧张、产业链转移影响,中日贸易额长期徘徊在3000亿美元左右,占比降至6%-7%: 2020年:贸易额3175亿美元,占比6.5%。 2023年:贸易额3180亿美元,占比4.7%(出口)和6.3%(进口),日本滑落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次于东盟、欧盟、美国)。 2024年:贸易额2.19万亿元人民币(约3180亿美元),占比5.0%,被韩国(2.33万亿元)超越。 日本的整体进出口贸易额并没有严重萎缩,还有就是日本企业在海外扩大投资,日本企业的产品从美国、中国、越南、印度、泰国等国出口。 所以可以看到另外一则数据,就是日本从贸易顺差国变成了贸易逆差国。 1990年代初期日本保持较高的贸易顺差,1991年顺差777.9亿美元,1992年达到1066.4亿美元的历史峰值。这主要得益于汽车、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产业的出口优势。但随后受日元升值和亚洲金融危机冲击,顺差逐渐收窄,2000年降至997.4亿美元。 2011年因东日本大地震、日元升值及福岛核事故引发能源进口激增,首次出现货物贸易逆差(-322亿美元),标志顺差时代结束。 2014年逆差扩大至-1220.1亿美元,2022年因能源价格高企+日元贬值,逆差飙升至20.33万亿日元(约1500亿美元),创1979年以来峰值。 但日本通过依靠海外投资收益弥补逆差,2024年海外投资收益顺差达到了40.2万亿日元。 那么东哥如何分析中国企业扩大海外投资? 这是当前地缘政治环境下中国企业必走的一条路,也是全球化必走的一条路,也必然会导致制造业就业外流。但中日有一个显著的差异,日本是劳动力不足,中国是就业完全不充分。
今年贸易顺差又要破纪录了,达到人类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高度去年贸易顺差9921亿
【71评论】【4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