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40岁军阀王德庆病逝。临终前,他偷偷塞给17岁小妾30万大洋,一再叮嘱她:“别声张!这钱够你花十辈子了,去好好过日子!”没想到,小妾转头敲开了王德庆儿子的房门。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王仪贞家境贫寒,十五岁便因交不起学费被迫辍学。 更糟的是,深受重男轻女观念影响的父母,急切地想将正值豆蔻年华的她嫁出去,指望用聘礼补贴家用,对女儿的求学梦想却全然漠视。 王仪贞对此深恶痛绝。 每次媒人带来同村那些同样赤贫的年轻小伙提亲,她都坚决拒绝。 这些对象不仅无力改变她的窘境,更无法理解和支持她重返学堂的渴望。 她想读书,渴望知识带来的广阔天地,而非像母亲一样在贫困中早早嫁人。 母亲的逼婚催促犹如紧箍咒,“趁着年轻赶紧嫁人,老了就没人要了” 这类话语让她倍感窒息和委屈。 一次冲突中,她对母亲哭喊:“你们不懂!我不想嫁那些穷人,因为我想……” 终究没勇气说出“读书”二字便夺门而出。 虽家境清贫,但王仪贞出落得十分标致,吸引了不少同村青年的目光。 一日,心情郁闷的王仪贞走到街上,发现气氛异常。 往常热闹的街巷此刻空无一人,店铺紧锁。 正疑惑时,碰到一个奔跑的小姑娘。 询问后得知,是因权势滔天的王都督即将路过,百姓唯恐避之不及,得罪他恐有性命之忧。 这番警告非但没吓退王仪贞,反让她萌生了一个极为冒险的计划。 她立刻意识到,若像父母安排那样嫁给赤贫农家,读书将是永久的奢望,困苦日子永无尽头。 但若攀上王都督这等大军阀,读书这点愿望对他来说,恐怕只是举手之劳。 虽然接近都督危险重重,稍有不慎就可能送命,但被现实逼到墙角的王仪贞,为了那渺茫的求学希望,决定豁出去赌一次。 对她而言,读书梦值得拿生命去换。 她非但没躲藏,反而开始在清冷的街道上徘徊,专挑都督可能经过的路段行走,寻找接近的机会。 命运似乎给了她一线生机。 王都督骑马巡视,见街道肃清正自得其威严时,忽见前方一妙龄女子不但不回避,反而朝队伍走近。 王督军仔细一看,此女年轻貌美,气质清雅,在自己强大仪仗面前竟毫无惧色,眼神里甚至透着一股奇特的镇定与期盼。 这异常表现引起了他的强烈好奇和兴趣。 护卫士兵见女子靠近,厉声呵斥并要拔刀,王仪贞瞬间吓呆。 万幸王都督及时抬手制止,未加责难地让她离开。 王仪贞回家后,内心忐忑又充满期待。 她无法判断结果,只能在家苦等。 一个月后,惊人的消息传来:王都督竟带着重礼亲自登门提亲! 王仪贞心中狂喜,终于等到了机会。 但她的母亲却因都督年过四十,女儿才十五岁,做妾委屈而犹豫。 王仪贞深知这是唯一的出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婚事,成为都督的四姨太。 嫁入督府后,王仪贞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锦衣玉食,仆从环绕,昔日苦楚荡然无存。 安逸富足中,起初强烈的读书梦想似乎也变得模糊。 但她内心深处,那份因做妾而生出的隐痛以及对初衷的愧疚并未消失。 因此,在督府中,她从不争宠,对正室夫人极为敬重谦和,体恤下人,很快赢得了全府上下的喜爱。 好景不长。 1917年,王都督身染重疾去世。 临终前,他特地为王仪贞留下三十多万银元遗产。 面对常人难以抗拒的巨款,王仪贞却做出了出人意料的决定。 她分文不取,将这笔遗产全部赠予正室夫人的儿子。 她唯一的要求是,希望大公子能用其中一小部分资助她去学堂读书,实现当年不惜代价也要追寻的梦想。 大公子被她的深明大义和执着所打动。 他并未动用那三十万,而是从自己的资财中拿出十万银元作为学费,并运用关系送王仪贞进了城里的学堂。 重返校园后,王仪贞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在求学期间,她结识了未来的风云人物何键。 经过多年的交往,两人最终结为连理。 至此,当年那个为读书梦孤注一掷的贫寒少女,凭借勇气、清醒和不懈追求。 不仅圆了读书梦,更以知识涵养与品行赢得了命运的眷顾,最终成为了受人尊敬的省长夫人。 主要信源:(《江淮野记》)
1917年,40岁军阀王德庆病逝。临终前,他偷偷塞给17岁小妾30万大洋,一再叮
柔花弱草意绵
2025-07-16 11:24:2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