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专家评价:中国武器虽然参数漂亮,但缺了一样最重要的东西,他说中国造的新式武器越来越厉害,像东风-17导弹、055大驱这些,性能指标确实比美国同类型武器还要猛。 俄专家卡申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就拿东风 - 17 来说,这款导弹采用助推 - 滑翔弹道设计,速度超过 10 马赫,还能在大气层边缘进行大幅度机动,理论上可以突破现有绝大多数反导系统。 055 型驱逐舰同样不俗,满载排水量超过万吨,配备 112 个垂直发射单元,可兼容防空、反舰、反潜等多种弹药,双波段雷达系统的性能甚至比美国 “阿利・伯克” 级驱逐舰更胜一筹。这些参数数据放在国际军火市场上,确实能吸引不少眼球。 但卡申认为,实验室数据和演习表现不能完全等同于实战能力,他举例说,1991 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 “爱国者” 导弹测试时号称拦截率 90%,结果在实战中对伊拉克 “飞毛腿” 导弹的拦截效果远低于预期。中国自 1979 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以来,已经四十多年没有经历大规模战争,新式武器缺乏真正的战场检验。 另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是核心技术依赖,尽管中国在 WS-15 发动机量产上取得突破,但早期歼 - 20 仍需使用俄罗斯 AL-31F 发动机。俄《武器出口》杂志主编安德烈・弗罗洛夫曾指出,中国在仿制俄式战机机身方面成绩显著,但在发动机和机载电子设备领域仍存在短板。 虽然中国自主研发的碳化硅材料让歼 - 20 的雷达探测距离提升三倍,甚至超越部分预警机,但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以及与其他作战平台的信息协同能力,仍需实战打磨。 不过中国也在积极采取行动弥补短板,近年来,中国军队频繁组织大规模实战化演习,比如 “应急使命・2025” 演习中,无人机编队在暴雨和强风条件下完成通信覆盖和物资投送,智能无人挖掘机快速抢通损毁道路。 这些演习虽然模拟的是灾害救援场景,但也能锤炼装备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此外,中国还通过参与国际维和行动,让装备在真实冲突环境中接受检验。2024 年,中国维和部队在南苏丹遭遇沙尘暴袭击时,步战车成功掩护平民撤离,展现了装备的稳定性。 中国在部分领域已经开始实现技术反超,比如无人机领域,翼龙 - 3 和彩虹 - 7 的航程、载弹量和武器种类,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在珠海航展上,中国展示的空射高超音速武器,外形与俄制 “匕首” 导弹相似,但性能参数更优。这些突破让卡申不得不承认,中国军工正在某些细分领域建立优势。 卡申的评价折射出中国武器发展的现实困境,既要在技术参数上追赶甚至超越西方,又要在缺乏实战经验的情况下证明自身实力。 不过从长远来看,中国正通过技术研发、演习升级和国际合作多管齐下,逐步缩小这一差距。正如卡申所言,一旦中国解决了实战检验这一短板,其军事力量将真正势不可挡。 未来随着 WS-15 发动机寿命的提升、电子系统自主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更多装备在国际冲突中的实际应用,中国武器或将迎来从 “参数漂亮” 到 “实战过硬” 的质变。
俄专家评价:中国武器虽然参数漂亮,但缺了一样最重要的东西,他说中国造的新式武器越
沃克笔下趣事
2025-07-15 21:27:5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