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入土才两年不到,这边“私生子”的消息就炸了锅。这节奏快得让人措手不及——搁以前,大家都觉得“盖棺定论”是铁律,人走了,功过是非也就钉死了。可现在倒好,别说盖棺,就算骨灰凉透了,都可能再被扒出点新故事来。 想当年,宗庆后在大众嘴里,那是实打实的“宗老”。这称呼听着就透着股尊敬,像街坊邻里提起德高望重的长辈。大家为啥认这个“老”字?因为他总穿着几十块的布鞋,说自己一年花不了几万块,还反复强调“娃哈哈是民族企业”。 这些标签一贴,一个朴素、靠谱、有情怀的企业家形象就立住了,“宗老”这俩字,简直是给他人设镀了层金。 谁能想到,人刚走没两年,剧情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三个自称是他私生子的人跳出来要分遗产,还都是美国国籍。这事儿一曝光,网友们的嘴就变了调调。 “宗老”听着不顺耳了,慢慢变成了“老宗”,再后来,带点调侃的“老宗头”也冒了出来。这称呼的变化,像给刚盖好的“人设大楼”拆砖,一块接一块,眼看就要塌。 说起来也有意思,咱们对人的称呼,从来都跟着印象走。就像小区里那个总帮人收快递的大爷,一开始叫“张叔”,后来发现他总偷偷拿别人快递,再开口就成了“那姓张的”。宗庆后这事儿也一样,以前觉得他完美,“宗老”喊得心甘情愿;现在发现他藏着掖着的事不少,称呼里自然就带了别的味儿。 不过话说回来,这反转来得也太猛了,刷到这个消息,我的第一反应还觉得是不是竞争对手恶意造谣,如今看来是实锤了。以前总说“盖棺定论”,现在看来,这棺材板怕是都压不住舆论的风。说不定哪天,咱们还能看到更离谱的剧情——比如哪天突然又冒出来个“私生女”拿着DNA报告和遗嘱说自己才是娃哈哈法定继承人?(当然,这纯属瞎猜,万一猜中了……那可真是年度大戏了) 其实啊,称呼变了,说到底是咱们对“完美”的幻想碎了。谁还没点自己的小九九呢?企业家也是人,不是贴在墙上的道德模范画像。只是以前咱们总爱把人往神坛上推,推上去了又怕摔下来,摔下来了就赶紧踩两脚,从“宗老”到“老宗头”,何尝不是这种心态在作祟? 说到底,这世上哪有那么多非黑即白的人设。现在这世道,反转来得比外卖还快,与其纠结一个称呼的变化,不如多想想:咱们到底是在关注一个企业家的产品呢,还是在追一场自编自导的人设剧? 你觉得呢?要是哪天你常喊的“XX老师”“XX哥”突然被扒出点秘密,让你大跌眼镜,你会改口吗?来评论区聊聊,让我也开开眼。
媒体曾经这样报道:“以前记者去采访宗庆后,还能接到宗庆后顺手递来的香烟。后来他把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