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对夫妻,生了11胎全是女儿,丈夫眼看妻子生不出儿子,无奈决定放弃,谁料,1996年妻子47岁时,竟然又怀上了第12胎,夫妻两人犹豫不决,到底是生还是不生呢? 1969 年,20 岁的高海贵经人介绍认识了李玉珍,相处没多久就成了家,那个年代,村里老人们常说 “儿子是根”,高海贵也这么想,总觉得家里得有个儿子,才算把香火续上了。 结婚没几个月,李玉珍怀上了,高海贵天天盼着,产房外等消息时,手心全是汗。 护士抱着孩子出来说 “是个小公主”,他愣了半天,接过孩子时,嘴角的笑没撑住,悄悄叹了口气。 家里老人劝他,没事,大丫头能帮着带弟,他听了这话,心里又活泛起来,总觉得下一个肯定是儿子。 可命运好像跟他开了个长玩笑,第二个、第三个…… 直到第五个孩子落地,抱出来的都是女儿。 但高海贵没泄气,他跟李玉珍说,再试试,总会有个儿子的,那时候计划生育管得严,村里干部来劝过好几次,说多生孩子家里负担重。 高海贵听不进去,为了躲着检查,他辞了村里的活儿,带着李玉珍往亲戚家挪,今天在东头表哥家借住,明天去西头表姐家搭伙,成了村里人嘴里的 “超生游击队”。 日子像被拉长的橡皮筋,一天天绷紧,李玉珍的肚子鼓了又瘪,瘪了又鼓,转眼就生到了第 11 个,但还是个女儿。 这时候的李玉珍,脸色蜡黄,干重活时腰都直不起来,村里的医生说她身体亏得太厉害,不能再怀了,亲戚们也轮番劝,高海贵看着妻子憔悴的脸,终于松了口,不再提生儿子的事。 谁也没想到,1996 年的春天,47 岁的李玉珍又吐得厉害,查出来竟是怀上了,高海贵蹲在灶台边抽了半包烟,跟李玉珍说,你这身子,要不就算了? 李玉珍摸着肚子,声音轻轻的,都 11 个了,这说不定是老天爷再给次机会,生下来吧。 孩子落地那天,护士说 “是个小子”,高海贵没像年轻时那样蹦起来,只是蹲在产房外,眼泪顺着皱纹往下淌。 这个盼了 27 年的儿子,被取名高浩珍,“珍” 字取自李玉珍的名字,像是在给这段漫长的等待一个交代。 高浩珍从小就在姐姐们的手心里长大,大姐帮着喂奶,二姐给换尿布,等他上学了,三姐四姐轮流送,家里虽然挤得转不开身,却总飘着热乎气。 高海贵和李玉珍靠着种地、打零工拉扯大 12 个孩子,脊梁骨早就压弯了,转眼高浩珍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彩礼、婚房成了压在老两口心头的石头。 他们俩攒了一辈子的钱,连个首付的零头都不够。就在老两口唉声叹气时,11 个已经出嫁的女儿们回了家。 大姐说,爸妈别愁,弟弟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没多久,姐妹们凑了 32 万,在镇上给高浩珍买了套房,还盘下一间小店让他学理发。 婚礼那天,11 个姐姐站成一排,看着弟弟给媳妇戴戒指,眼圈都红了,有人说这是 “扶弟魔”,可她们只是笑,说小时候弟弟跟在身后喊 “姐姐” 的样子,这辈子都忘不了。 回头看这家人的故事,最扎眼的,是高海贵夫妇为了生儿子熬过的那些年,重男轻女的念头,像一根无形的绳子,牵着他们生了一个又一个孩子。 那时候的他们或许没想过,11 个女儿长大后,会成为这个家最坚实的依靠。 其实,孩子的价值从不在性别里。就像高浩珍的姐姐们,她们用行动证明,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懂得心疼家人、相互扶持,才是一个家最该传承的东西。 这些年,村里渐渐没人再念叨 “没儿子不行” 了,大家看到的是,高海贵老两口生病时,女儿们轮着来照顾;家里有事时,儿子女儿一起商量着办。 观念这东西,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里慢慢变,男女从来不是衡量亲情的秤,爱与责任才是。
山西一对夫妻,生了11胎全是女儿,丈夫眼看妻子生不出儿子,无奈决定放弃,谁料,1
与君硕
2025-07-15 10:32:31
0
阅读: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