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主观多头私募的募集普遍遇冷,核心症结在于收益表现不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量化私募因收益亮眼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
在这样的生存压力下,不少小规模基金选择“向量化看齐”——通过每日平铺买入300-400只小市值股票,每只配置约500万资金,以此做大收益、吸引投资者。而当规模壮大后,它们又会悄悄调整策略,转向大市值股票,比如配置银行等高股息标的。
这也解释了为何今年微盘股、中证2000表现强势:众多小基金在小票领域形成抱团效应。即便规模扩大后,部分资金仍会留在小票,另一部分则转向高股息、银行股等防守板块。
由此可见,今年A股的“杠铃策略”(一头押注小票投机,一头布局高股息防守)之所以如此极端,本质上是被量化私募的竞争态势倒逼所致。当然,另一重原因在于基本面复苏节奏偏缓,市场对复苏相关行业兴趣不足,最终促使资金选择“两头下注”的避险与投机并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