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缺德了!”湖北武汉一位张姓女子吐槽,自己住一楼图方便开了一扇后门,没想到楼上

小峰聊社会 2025-07-14 17:10:58

“太缺德了!”湖北武汉一位张姓女子吐槽,自己住一楼图方便开了一扇后门,没想到楼上老太太专门把拖把、笤帚、垃圾桶挂在她门口上方滴水,污水全流她家门口,孩子也摔过好几次。协商无果后她装了个遮阳棚,结果被老太太拿棍子砸烂!网友调侃:“她在上面晾衣服的时候,你不会在底下烧泡沫嘛?”

住在小区,谁没碰上点邻里摩擦?有的是无意为之,有的却是有意挑衅。处理不好,日子就过得窝火。而张女士这事儿,已经持续一年多了。

她家孩子多,每次绕路进出不方便,就在屋后开了个小门。一开始老太太只是在她门正上方晾衣服,张女士想着邻里之间别太计较。可后来老太太变本加厉,开始挂刚洗过的拖把、笤帚,甚至垃圾桶,脏水顺着墙往下滴,门口常年湿漉漉的,还带着一股怪味。

夏天还好,一到阴雨天,门口又滑又臭,孩子摔了好几次。张女士实在受不了,花了两千多块装了个隔音遮阳棚,结果两天就被老太太拿长竿捅坏了。

她报了警,民警来了却让她先把棚子拆掉,只劝老太太别再挂滴水的东西。张女士不理解,明明这不算违建,为什么总是让自己退一步?

更让人无语的是,第二天老太太照旧挂东西,污水照滴不误。她找物业无数次,对方每次都只是劝两句就走,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这一年里光打投诉电话花的钱,都够再装三个棚子了。

小区里类似的事不少。楼上空调滴水三年泡坏墙皮的、楼下噪音吵得睡不着的……大多只能自己憋着。

除了这种故意闹事的,还有些邻里纠纷是因为房子本身出了问题。

深圳龙岗的邓奶奶,一个人住了好几年,家里两个卫生间漏水两年多,吊顶掉了、边框锈了、墙皮裂了缝,生活很不方便。她找过物业,物业说过了五年质保期,开发商不管;找楼上邻居,不是联系不上就是避而不谈。

直到她找到小区里的“小马哥调解工作室”,事情才有了转机。调解员马志伟没有只听一面之词,而是联合物业去她家查漏水点,又托民警和网格员打听楼上情况。

原来楼上是租出去的房子,租客林某一直回避。调解员没急着批评他,而是先让他换位思考: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家里漏水半年,得多难熬?接着拿出《民法典》第七百一十三条告诉他,作为租客有权要求业主维修,要是业主不修,租客可以自己修,费用还能找业主报销。

这么一说,林某态度软了下来,主动联系了业主。最终,在调解室里,邓奶奶、林某和物业三方坐下来,把漏水点、维修方案、修复细节全都谈妥,还签了一份人民调解协议书。拖了两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其实小区里的邻里纠纷,大多逃不出这两类:一类是带着情绪的对抗,像张女士和楼上老太太,小事没说开,就成了互相较劲;另一类是责任不清、没人牵头的麻烦,比如邓奶奶家漏水,不是谁故意害她,而是大家都不知道该谁负责。

同样是邻里矛盾,处理方式不同,结果差别巨大。张女士找过民警、找过物业,得到的不是“拆棚子”就是“劝两句”,问题兜了一圈又回到原点。

而邓奶奶那边,调解员不仅动了嘴,还动了手——查资料、请专家、引法律、做思想工作,既讲情,也讲理,最后用一纸协议把责任落实到位。

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有没有找对解决问题的方法。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真遇上事了,靠忍或者吵都没用。

老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不是说邻里间不能有矛盾,而是说遇到问题时,要有办法好好解决。你晾东西我挡着,你砸棚子我憋气,只会把关系越闹越僵。

但要是能坐下来,把道理摆清楚,把责任分明白,再大的疙瘩也能解开。毕竟,住对门的人,处好了是福气,处不好才是负担。

0 阅读:69
小峰聊社会

小峰聊社会

品不同人生,看社会百态!